第5部分(第3/4 頁)
不同的經歷和人格特質融入他的感覺之中時,他並不會因此感到快樂。橫亙於理解力與愛人的能力、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是不相同的成熟度;他的情感與理智不會在同一個軌道上並馳,也不會相融,成為一體的經驗。他從小靠著理智與感官感覺作為行為的準則,沒有豐富的情感導引可資借鑑,體察不出細微精妙的情感,以至於他只認得原初模式的情感,以及內心的激動與衝動;他表情達意的調色盤上一直都缺少中間色調,可以運用的,唯有黑白兩色而已。這一切皆起因於缺乏與別人的情感互動。
淹沒
為了使自己在別人接近他的時候,不那麼恐慌,所有的事情人格分裂者都會盡量自己打點。這種傾向讓他不假外求,他繞著自己打轉,不讓別人有靠近的機會,很容易變得自我中心或成為利己主義者;於是更加孤立。我們知道,寂寞與孤獨壯大了懼怕的聲勢,所以,他體會到的恐懼遠遠超過一般人。當恐懼扭曲變形,到了他無法承受的程度——他所感所知的是別人都很怪異,而世界缺乏安全感。有一位患者曾說:“恐懼是我所認知的唯一實情。”他所謂的恐懼不是別人認可的那一種,其實他自己也無法具體描繪,他只是全心全意地害怕而已。另一位病人說:“我不曉得什麼叫恐懼,我身上某個地方大概有個叫作恐懼的東西,但它並不屬於我。”他把自己從他的恐懼情緒中抽離了,似乎沒有意識,這樣的情境何其脆弱,自我輕而易舉就被恐懼淹沒了。
能夠把心中的懼怕說出來,就是某種程度的解脫,如果他始終無法開口敘述自己的感覺,只好被人當成瘋子;長期處在恐懼的情緒中,他的缺點及軟弱就會被凸顯出來,越來越害怕,到了難以擺脫的地步。接著,恐懼潰堤,演變為精神異常,一發不可收拾。他喪失理性,扭曲評估事物的標準,活在一個不真切的世界裡,以此得到救贖,他以為自己很健康,別人才病態——有時候不無道理。他把恐懼轉換成外在世界的一個物體,可以稍加回避、抗拒或者消滅,但藏在內心的恐懼卻讓他舉手投降。
。。
自閉
人格分裂者自閉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對這個世界以及周遭的人越來越沒興趣,這是遺失客觀物體的前兆,對病人來說,彷彿世界消失了。換句話說,他對世界的參與和感情逐漸淡薄,世界之於他變得很貧瘠,“沉下去了”,空無一物,即將被消滅。人格分裂者常敘述類似的夢境:“我置身於一個自動旋轉的盤子上,盤子著了魔似的越轉越快,我越來越站不穩,滑溜到外面,時時刻刻都可能被丟擲去。”或者,“廣大的沙漠上有一座水泥堡壘,牆面上有一些小小的射口;堡壘有重兵武裝,並且貯存了好幾年的食物。我一個人住在裡面。”這裡提到的寂寞、保護措施、防禦恐懼以及自給自足的情形,惟妙惟肖。
“荒涼的雪地景觀;背後是幾棵斷枝的樹木,前面有一個小浴缸,浴缸中注滿了溫水;我覺得非常寂寞。”這是一位青少年描繪的夢境,他這樣講述自己的故事:
父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歸來之後,他來到這世上,排行老三,也是最小的孩子。父親的頭部受過重傷,敏感,脾氣又很暴躁,他們家農莊的修繕工程因此延誤許多。母親悉心照料父親,獨自攬下農莊大大小小的事情,相對地給小孩的時間就減少了。夢中總有一缸微溫的水,這位12歲的寂寞少年與母親的相處情形如下:晚上,父親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母親會彈一會兒鋼琴;父親用一根繩子把一個琴鍵系在床頭,再用電池連線一盞小燈,每當母親彈到那個琴鍵時,小燈就會發亮。
夢境中所呈現的自創技巧,是精神異常者常有的現象,潛意識中透露他童年的經歷有待修正,他十分渴望與人接觸。
這樣的夢最能貼切地表達分裂人格者在世間的處境。有悲慘的童年、很早就四處飄泊賺錢的高爾基(Maxim Gorki)也有類似的體驗。他向托爾斯泰敘述自己做過的一個夢,夢中他看到有幾雙皮靴在俄國無止境的冬日街頭上行進著——只看到皮靴。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表現寂寞?
遠離塵世,退縮到自己的天地,他在驚恐中逐漸被世界遺忘,衰敗至一無所有的地步,一片空茫,和那個停不下來的轉盤的夢境一樣。分裂人格者常用大災難,譬如世界末日之類的想象與夢境,來表白他心中的恐慌。越是想守住自己的陣營,與世界就脫節得越厲害,到最後他會認為自己踽踽獨行於世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敏感而脆弱(1)
讓我們多舉一些因為害怕別人親近,不得已過著“自轉”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