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最希望的,就是中**隊能在緬甸戰場上把日軍能拼掉一點是一點,這樣就有能消耗掉日軍進攻的動能,減緩美軍的壓力讓他們有時間緩上一口氣。
至於中國人是死是活,或者說死得值不值得,那就不在史迪威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而就在史迪威和杜聿明對200師到底是撤還是不撤的問題吵翻天的時候,200師已經錯過了撤出同古的最佳時期。
想到這裡,張弛不由嘆了口氣:這種混亂的指揮機構,以及中美英三方的同床異夢,可以說是造成遠征軍敗退野人山的最根本的原因。
張弛不確定自己能否改變這最後的結局,因為他發現……他來到這時空所做的兩件事,一是奪回機場,二是打退56師團先頭部隊搶到一批裝備,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贏得了勝利,但卻沒能改變什麼。
此時200師的生死,還是決定於史迪威與杜聿明的爭論。
若是史迪威贏了,那200師難逃全軍覆沒的結局。
如果杜聿明贏了,200師才有活路。
當然,歷史上是杜聿明贏了,他直接繞過史迪威給蔣介石發電報,蔣介石親自下令將200師撤出同古。
張弛改變什麼了嗎?
沒有!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改變的話,那也許就是多了一個機場多了些裝備。
張弛感覺自己對於這個時空來說,就像是一個投入河水中的小石子,雖然它能在河面上激起了一道道波紋,但河水卻並沒有因此而轉向。
這時張弛不由想起了“蝴蝶效應”,這理論說的是一支蝴蝶偶爾扇動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一場風暴。
這個理論也許是對的,但重點就在於“有可能”。
萬世皆有可能,但有些事“可能”的慨率卻是太少太少幾乎趨近於“不可能”了。
就比如蝴蝶扇動的翅膀,那應該是幾億支蝴蝶,扇動幾十億、幾百億甚至更多次的翅膀,只有其中一支蝴蝶扇動的一次翅膀很幸運的產生連鎖反應引起了一場風暴。
很明顯,張弛沒有那麼幸運,他在這時空所做的一切都沒能引起連鎖反應,歷史依舊朝著它既定的方向發展,甚至張弛還在懷疑歷史還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它就像是一條小河,你往河裡推進一塊巨石想要擋住它的去路,但它卻繞過巨石繼續往它原來的方向走,什麼也沒改變,要說有改變的話,那就是河中央多了一塊石頭。
然而,如果改變不了歷史的話,張弛就只有跟著200師走進野人山。而野人山那種原始森林,對張弛這個現代人來說幾乎就是死路一條。
要怎麼才能引起連鎖反應改變歷史呢?
想了想,張弛就覺得自己影響的層面太低……他影響的不過是師以下工兵團的命運,換句話說只不過是多救幾個人或是打贏一場仗,始終都是停留在戰術層面上。
對,要想改變歷史,就應該影響到高層,在戰略層面上有所不同。
但是……做為一個工兵團的排長,他又怎麼才能影響到高層改變整個戰役的戰略方針呢?
想著想著,張弛始終也沒能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第三十五章 突圍
三天,整整三天。
在日軍56師團將同古包圍之後,直到第三天200師才收到了撤退的電報。
雖然這時已可以說是貽誤戰機,日軍56師團在這期間有了充分的時間構築工事組織包圍,但戴安瀾還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果撤退命令再不下來的話,那同古戰役很有可能就是200師的最後一仗了。
這幾天戴安瀾和部下甚至都把遺書寫好了,不過現在看來還有一線生機。
鬆一口氣的當然還有與會的各團團長,此時的他們不是個個眼裡佈滿血絲就是滿臉的炮灰,顯然這三天並不好過。
不過這也不奇怪,要知道他們面對的可是鬼子四倍的兵力,而且還有鬼子的飛機重炮,能好過才是怪事了。
“情況是這樣的!”在炮聲中,戴安瀾用指揮棒指著牆上的地圖說道:“西面的英軍主力已經在三天前撤離,日軍56師團跟著英軍撤退的腳步一路佔領仰曼鐵路,此時已在西側佔領了要地,兵力大慨一個大隊。北面,日軍佈置了一個聯隊的兵力在克永岡機場以北的仰曼公路上。東面,則是56師團主力,大慨有兩個聯隊的兵力分佈在色當河一線據河防守。”
說到這裡,戴安瀾就環視著座下的各個軍官。很顯然,他是想看看部下們有什麼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