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甚至可以說,如果蔣校長親臨緬甸指揮的話,張弛也可以接受。
但問題就是……蔣校長的這種指揮是遙控指揮。
遙控指揮就必然會出現各種資訊、情報經過人為加工、處理新增了許多偏見後再傳到蔣校長面前,於是蔣校長通常都得不到客觀的、全面的戰場態勢,而他又是根據這些不全面的情報下達命令,於是就會犯下一系列違反戰場常識的錯誤。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第一次緬甸戰役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東線危險,不應該再進行什麼不切實際的平滿納會戰而應加強東線的防禦,在這一點上前線的中國將領甚至都達成了共識,但******一個命令下來:“繼續平滿納會戰”,於是所有的一切都完了!
所以,如果是從個人前途、安危的角度上來說。那當然得留下陳參謀一行人,甚至還要好生招待。
但如果從打仗的角度來說,就得毫不猶豫的將他們趕走。
事實上,張弛將陳參謀等一行人趕走也不是一時衝動或是圖個一時之快。
因為他考慮到一點,此時在緬甸說了算的還是史迪威……雖然史迪威對中**隊的控制力在下降,但那也只是在軍事上。史迪威手裡還是掌握著“生殺大權”,比如想把誰送回國就把誰送回國,想撤誰的職就撤誰的職。
那麼……史迪威為什麼在趕走了陳善國之後還會把陳參謀等留下呢?
是史迪威不知道他們是蔣校長的勢力?
當然不是,既然史迪威知道陳善國是蔣校長的勢力,那麼陳善國提拔起來的人也很明顯了。
那是史迪威不想惹怒蔣校長?
這更加不可能……史迪威從來都不給蔣校長面子,將陳善國趕回去就足夠惹怒蔣校長了,再趕些蝦兵蟹將又算得了什麼。
所以,這隻能是史迪威有意不趕這些蝦兵蟹將走。
至於為什麼……那就是史迪威想看看張弛等人會是個什麼反應。
也就是說,張弛等人如果現在能容忍陳參謀這些人在身邊的話。用不了多久,張弛等人就很有可能會跟著陳參謀等一塊被趕回國去了。
張弛不願意回國,因為他清楚國內的戰鬥形勢要比緬甸嚴峻得多也艱苦得多。就算張弛不怕苦不怕累,回到國內的話能發展的空間也會十分限。
所以張弛沒得選。
果然,史迪威對張弛和王麻子的表現十分滿意。
他放下電話時就對身旁的希爾上校說道:“瞧,我的判斷是對的,他們是真正的軍人,他們更關心的是打仗。是自己部下的生命。他們是值得重用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將來的戰場上他們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希爾上校也點了點頭:“這的確讓我很意外,我以為他們至少會選擇兩頭都不得罪,走一步算一步,沒想到他們尤其是那個張弛會採取這麼激烈的方式,這幾乎就是把自己的退路斬斷了!”
“是的!”史迪威點了點頭:“這件事後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被送回國。很有可能就會遭到花生米的迫害!但也就是這樣的人,才值得我們信任!”
史迪威和希爾上校不知道的是,張弛可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此時的張弛即也沒有徹底的倒向蔣校長,當然也沒有徹底倒向史迪威……開玩笑,史迪威過兩年就要因為跟蔣校長的矛盾不得不離開他親手培養的中國部隊返回美國。所以別看史迪威現在很風光,不僅在軍事上取得成功,在政治也憑著美援掣肘蔣校長,就連蔣校長都對他的我行我素無可奈何。
但是,他畢竟只是美國的一個將軍,美國方面不可能會因為一個將軍而跟一個國家的元首翻臉。
所以,在美國意識到蔣校長再也無法容忍史迪威的時候,最終還是會把他撤換掉……而史迪威所有的成功和基礎都在緬甸,一離開緬甸就意味著他馬上就變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張弛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是有保留的,不會跟著史迪威一條路走到黑。
但是要說現在的張弛有什麼想法吧,張弛還真不敢有什麼想法,要知道自己現在不過是個指揮兩千多人的團長,就算有什麼想法那也只是幻想。
所以張弛還是著眼做好眼前的工作……新一團團長。
記得當初張弛從連長轉為營長的時候,就覺得當營長與連長不一樣。
同樣,當上團長就覺得團長與營長也不一樣。
這不一樣的地方,形像的說就是這就像是一把尺,尺的這一頭是戰鬥、戰術,那一頭是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