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部分(第2/4 頁)
庫克依站在船舷旁看著運輸艇一側懸掛著的20艘小型登陸衝擊艇,那上面正坐滿了身著救身衣等待登陸的佐阿夫兵團計程車兵們,小艇離水面很高,不停地在空中隨著風浪晃動著……庫克依都擔心他計程車兵們會不會從船上掉下去。
庫克依看了看漆黑的另一面,雖然什麼也看不見,但他卻知道十公里外就是自己要登陸的地點奧馬哈灘頭。
忽然,艦上的揚聲器不停地廣播著:“放艇!”
“放艇!”
……
吊艇架的絞車“嘎吱嘎吱”的響了起來,小艇開始搖搖晃晃的放下放。
小艇距離海面越來越近,不一會兒海浪都打到了艇上,坐在艇上計程車兵們都能感覺到海浪敲打船底發同“咚咚”的響聲,小艇也跟著劇烈搖晃起來。
“哇……”的一聲,一名士兵終於按捺不住吐了出來,但他只能吐在自己身上,這是訓練時就教他們做的,因為他們的雙手必須緊緊抓住旁邊的握環,否則就很有可能會被甩出小艇。
“放輕鬆!”許雲交待道:“這不是我們打過的第一仗,你們都是老兵了,能對付得了的!”
許雲是佐阿夫兵團第一軍第一師的顧問團長,他將配合著師長哈穆爾進攻奧馬哈灘頭……從檔案的資料來看,奧馬哈灘頭的地形是最不適合登陸的一個灘頭,因為它兩側各有一道高達30米的懸崖峭壁,德國人在峭壁上修築的碉堡工事俯視著整個寬僅6。4公里的灘面。
只有6。4公里,德國人的機槍和迫擊炮可以形成無死角的交叉火力覆蓋整個灘面。
更糟糕的還是,灘面是一段很長的鵝卵石岸。
從戰場走過來的許雲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鵝卵石,只要有一發炮彈或是地雷爆炸,那些堅硬的鵝卵石都會成為一個個可以瞬間致人於死地的彈片。
不過讓許雲感到欣慰的是:根據英國人獲得的情報,駐守奧馬哈灘頭的德軍是戰鬥力很差的海防第716師。
德軍在這時已到了兵員嚴重短缺的地步,於是就在本土大肆搜刮任何一個可以參加戰鬥的人,徵兵體檢標準一降再降,嚴重胃潰瘍或是肺吸病患者都被穿上軍裝送往前線。
海防第716師就是這樣一支部隊,該師的平均年齡為36歲(同一時期的美軍平均年齡為25。5歲),而且他們還沒有經過多少訓練更沒有打過仗,更嚴重的還是它們是沒有汽車運輸工具“動不了的”師,於是只能呆在一個岸邊成為“海防師”。
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因為在此之前德國人一直相信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加萊,於是就把精兵強將都調往加萊而在諾曼底只留下老弱殘兵。
“篷”的一聲,正在許雲想著敵情的時候,小艇終於落到了海面上。
這時許雲才發現自己想錯了,他原本以為小艇落到海上會更平穩些的,沒想到小艇一脫離吊索的束縛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似的跟隨著海浪大起大落,不時還有又鹹又澀的海水猛打在臉上。
“出發!”許雲下令道。
訊號兵很快就用手電向周圍划著圈,於是“突突突”的一陣馬達聲,小艇很快就乘風破浪的朝諾曼底方向前進。
盟軍在此之前做了很細緻的準備工作,比如此時的佐阿夫兵團本應面臨一個大難題:黑暗中該怎麼朝目標前進?他們甚至都不敢開燈,因為擔心燈光會引起德軍的注意……雖然德軍肯定會因為風暴而降低警惕,但如果海面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燈光,這在黑夜中也太明顯了。
何況德軍還在岸邊佈設下了水雷。
但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水雷事先被蛙人排除,他們在雷區裡開闢了一條安全通道,接著,就在通道兩側佈置一排特殊的燈。
這些“特殊的燈”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一個不透光的金屬筒罩在燈上,只在朝向佐阿夫兵團一方留上一個不孔。
這個靈感顯然是來自迪索亞等非洲人在沙漠上用汽油筒罩著火把做為指示燈的做法,這樣一來,佐阿夫兵團可以很清晰的在海面上看到一道由燈光組成的通道,這條通道一直延伸到諾曼底近海,而德國人卻什麼也看不到。
當然,佐阿夫兵團還不是不敢直接把登陸艇開到諾曼底的灘面上……這種做法雖然很誘人,因為它可以為登陸部隊帶去更多的補給,但同時它也會成級數的增加行動暴露的慨率:馬達聲就不說了,德國人只要隨便朝灘面上打一發照明彈,就能發現海灘處一艘艘登陸艇。
所以,當登陸艇靠近灘頭一千米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