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三等男爵,改原南陽軍一部為鎮南軍,遷鎮南軍指揮,擴軍一萬,鎮守南陽,轄下曹仁,為一等校尉軍銜,為鎮南軍左營軍司馬兼鎮南軍參軍。
魏延,加三等撫遠中郎將銜,二等男爵,改原南陽軍一部為撫遠軍,遷撫遠軍指揮,擴軍一萬,暫時歸於襄城。
陳到,加三等麒麟中郎將銜,三等男爵,遷麒麟衛指揮,麒麟衛擴軍一萬,鎮守許都。
張燕,加三等振威中郎將銜,勳爵,遷振威軍指揮,振威軍實編四個營,總兵力兩萬,鎮守司州。轄下,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李大眼、雷公等等,皆有封賞。
蘇咎(蘇九改名),勳爵,宗教裁判所理事長,執行長,轄下葛玄,黃敘,原真,皆任裁判所理事,其中原真,兼任天機衛指揮,天機衛也擴軍一萬,鎮守許都。
……
從朝廷邸報上洩露出來的冰山一角看來,整個李哲朝廷的政治制度,完全是和從秦漢以來的政治制度不符,讓許多人都摸不著頭腦。除了李哲軍內部的人,知道這些官職是從原來的工業司、後勤司、衛生司等機構擴大編制和範圍轉過來的以外,其他的人,就只有從朝廷邸報的說明中瞭解這些部門的管轄範圍了。
這!這是明打明的要改朝換代了啊!而且這改動的幅度,竟然是如此之大!尚臺、中令、三公等這樣的天下耳熟能詳的官職制度,就要改變了麼?
這個訊息,震驚天下,此時的人們,雖然歷經數十年的群雄割據,但是卻從心底裡還沒有從有漢以來數百年一脈傳承的文化中回過味來,很多人其實,還根本沒有做好改朝換代的心理準備。李哲此舉,徹底打破了人的心理底線。一時間,民間風波漸起。
但李哲,卻好似生怕眾人不理解他的倒行逆施一樣,一**的新命令層出不窮,砸的人眼花繚亂,就是很多人心存反駁之心,一時間也有點摸不著要害了。
科舉制改革:李哲明令天下,召集天下各地士子入京,於十月份參加許都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經考試選拔官吏,由禮部和吏部聯合主持,考試科目分為四個:明算,明法,明經,明道。
其中,明算主要是算術、幾何等數學題目,明法,則主要是秦漢法家各代的具體刑法審判的題目,明經,則是諸子百家流傳下來的經術,主要是儒門經典和歷史典籍。明道,則是和天師道的學術有關,主要是常識xìng的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這個自然是專門為李哲原治下的工匠和方士們敞開的仕途之門了。
這考試中,每一種,邸報中都給出了樣卷,每一個考試樣卷的最後都有一個策論題目,是結合本科目的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和當前的朝局做出的命題論文,就是希望能從中考出些真才實幹型的人才。
如果說之前的制度改革,是觸犯了眾人心中的逆鱗的話,那麼接下來的科舉考試製度改革,就叫人難捨難分了。這種科舉考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自然是為天下寒門士子開啟了一道通天坦途!
有漢一朝,朝廷制度上最大的弊病,就是官吏選拔上cāo於人手,給了某些人制度**的機會。漢朝的官吏選拔制度,所謂的察舉制,以推薦為主,以考試為輔,大大方便了官吏選拔上的**,所謂的世家高門,就是因為壟斷了官吏選拔的權利,從而暗中把持朝政,和皇權對抗的。具體的例子比如汝南袁氏,壟斷朝局數十年,門生故舊遍佈天下,才給了他莫大的野心,敢於暗中圖謀改朝換代的主意。
而這科舉制改革一出,如果執行順利不出意外的話,幾百年大漢朝歷史上,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阻塞了寒門士子上進仕途的情況,藉此就有望徹底改變。這豈不是讓普天下計程車子們喜出若狂。
這一條改革政令一出,立時引起了無數寒門士子的歡迎。要說對這條政策心存怨恨的,也就只是那些沒有什麼本事,終rì裡只會高談闊論的世家高門了,李哲這一條才是真正斷了他們的根。就是那些高門士族裡面的真正有才之士,其實也並不介意來憑藉這種考試一樣的方式和天下同道論道一番。總體來說,持歡迎態度的人還是更多,畢竟從基數上來講,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最底層下面的人更多,而維持既有利益的人總是屬於一小撮的。
只是明明是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這李哲偏偏要打著謀朝篡逆的惡名呢,還偏偏要搞什麼天師道,這不是讓廣大的寒門士子對其愛恨難分麼?
但這還只是開始,李哲給予世人的震驚還遠遠沒有結束,一切還只是剛剛初露端倪而已。(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