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龐大的身軀,複雜的結構,十幾個巨大的木製輪排成兩排在底部支撐著巨大的支架,車輪上密密麻麻的木輻加強了車輪的強度。附身到車輪下,檢視底盤,有一個巨大的巢狀在一個鋼圈上的星型底盤,似乎還不是軸承連線的機構,來完成轉向的功能,其上有相當多的地方都是鋼質器件,顯然是為了加強整個支架的強度而製造的。底盤之上是一層好像是原始的懸掛裝置,依稀可以看見幾個之前李哲從現代走私過來的其他工具上的彈簧嵌在上面,形成支架上面的龐大車體。
這個星型轉向盤,顯然可以掛靠很多的東西,此時從中伸出兩個長長的伸到前面的丁字形的車轅,完成動力驅動,又有一個彎梁,從車輪之間的橫樑上連線著伸到上面,貌似竟然是可以掌握車輪方向物事兒。
整輛大車,有十六匹馬拉著,巨大威武無比。
這,這就是所謂的魯班車麼,這是幹什麼用的?李哲完全搞不清楚,近一段時間他忙於公務,一直沒有進工匠營,如今工匠營的很多進展他都已經不瞭解,幾乎是放任自流的做法了。眼前這輛車,就完全超越了他的想象,讓他站在一旁愣了半天。
旁邊有個人走了過來,行了一禮道:
“王上!這是工匠營用來運送大型器具的工程車?”
“工程車!有需要用這麼巨大的麼?”李哲還是有些發愣!
“這個是工匠營根據您的指示做的大型通用xìng底盤,能夠裝載很多種大型器具,各種人力木工機床:刨車、削車、鋸車都可以安裝在上面,拖拽到其他地方使用,還可以裝載起重機、投石機和巨型弩炮等,最是便利之極,我等工匠們往rì最頭疼的事情,如今在這種通用底盤使用之後都輕易解決了,時間縮短了何止十倍百倍——被我等工匠們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魯班車,以紀念我等工匠們的老祖宗魯班大師。不過,這魯班車,還是天師您的英明睿智,啟發我等的啊!”提起這個魯班車,這個工匠頭領顯然是十分感慨!
李哲紅著老臉,接受了這個工匠頭領的讚頌。天!這奇葩一樣的魯班車這樣的奇妙構思,就是傳說中的模組化通用化麼!天知道,自己在這其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自己對模組化工業的思路還是最早搞弩箭箭頭澆鑄的的時候提的一下,是希望能夠規範一下工業科技的發展方向的。誰知道這些工匠們竟然將自己的指示貫徹始終了,居然造出來這麼一個超前的東西,這個實實在在是三國時空的黑科技啊!
現在的工匠營,類似軍功獎勵的激勵制度也已經頒發了出來,工匠們也有了自己的勳銜制度,從學徒開始,工匠,匠師,大匠師,匠作,大匠作,一級一級,越來越高,每一級的待遇都不一樣,充分保證了工匠們的競爭xìng。
而有了新的發明改進之後,也會立刻被計算進積分制度裡面,被換算成積分,直接影響到後面的等級升遷,往往一個小零件的改進,收到了眾人的一致好評之後,都會產生躍進一個等級的結果,讓所有的年輕工匠們都為之前仆後繼廢寢忘食的鑽研,整個工匠營形成良好的競爭氣氛,發明改進層出不窮,和大漢朝廷的時候大不一樣。
工匠營門組織了專門的專業組織,負責對科技發明和改進的評定,都是由行業內最富盛名德高望重的老將作們擔任,平時還負責對李哲指出的重點研究方向和技術有可能的進步方向重點扶持。
李哲甚至期待著,未來的工程院和工會都能夠從這個機構中自動產生!
現在的這個魯班車,有十六匹馬拉動,威風凜凜,其結構複雜,功能強大,機動xìng比以前強得多,解決了之前工匠營後勤上的許多問題。是三國時空的工業規模化之後的自然結果。
這樣的東西,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產生,其實不然。在漢朝的時候,齒輪、凸輪、連桿傳動都已經在很多機械中產生,很多大型農用器具都是相當的複雜。像張衡製造的渾天儀和地動儀,甚至達到巧奪天工的地步,即使是現代仿造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說,華夏古代的能工巧匠一向是不缺少的,他們缺少的只是能夠改進手藝的激勵機制和將他們的技術流傳下來的機會。
現在李哲建立了專業的工匠營,推行了大規模叢集化的工業生產,又推廣了基礎文化教育,對這些工匠們來說可以說是插上了飛天的翅膀,一下子將他們平rì裡的激情和能力徹底發揮了出來。各種各樣的機巧裝置自然是層出不窮。
尤其又有現代的各種機械實物做示範,有影片指導,整個漢代的工業科技正在飛速的進步,甚至超過了李哲這個始作俑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