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或者叫“無形的手”。這隻“看不見的手”已經統治了經濟學史200多年,現在大多數人的經濟思想還處在這一“雙自由”階段。“雙自由”思想正是全球紙幣氾濫和此次金融危機的最原始的學術病根。要治癒此次金融危機,必須從這裡入手。
貨幣財富的“四分法”
斯密認為,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全部年產物,或者說年產物的全部價格,自然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這三部分,構成三個階級的收入。此三大階級,構成文明社會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階級。一切其他階級的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這三大階級。這三大階級就是地主、工人和資本家。
斯密在《國富論》中綜合了自由主義經濟學說和財政學說,極力主張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政府應減少干預或不干預經濟,他的這種思想透過所謂的“廉價政府”、“夜警政府”得以充分體現。他認為國家對民間資本徵稅,會相應地削弱經濟發展的能力。因此,他以平等、確實、便利、節約作為徵稅原則,並被後人奉為經典。
在斯密那裡,全部社會財富分為四部分:工資、利潤、地租、稅收。不過,斯密對四部分的內在關係並不十分清楚,他還沒有真正解決地租來源問題,存在明顯的“學術猶豫”。後來,薩伊抓住了斯密的這一“猶豫”,明確指出土地、資本和勞動一樣,凡能給行為人帶來效用的東西,都是價值的源泉,建立了由“勞動—工資、資本—利息、土地—地租”組成的“三位一體公式”。這就完全掩蓋了價值創造過程,嚴重誤導了地租理論和資源經濟學。
2�*的“一二三四”
李嘉圖把斯密開創的古典經濟學發展到頂峰,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是繼《國富論》之後的另一部古典政治經濟學名著,影響也很大,在《國富論》和《資本論》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樑。*繼承發展了斯密和李嘉圖的學說,留給我們一部偉大的《資本論》。
一個時代
*處在歐洲工業革命初步完成,從而實業、金融相對均勢的時代,此時為掠奪自然資源和市場而進行的殖民戰爭已經向縱深全面展開,在全球展開。那是一個金幣紙幣共存、金幣仍處強勢的時代。
“二分法”
在經濟物件上,*的“二分法”是非常明確的:他把經濟分作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其中實物形態又包括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部類,價值形態又包括貨幣和資本兩個狀態。
引言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學(3)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計劃實現
立足於供求關係的市場經濟,最初確實實現了“第三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隨著交易的複雜化,經濟危機頻繁出現,說明供求已經無法自己達到均衡。*要尋找新的出路,他否定市場的作用,強調供求之“供”——自給自足的計劃經濟是實現“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的主要手段。
貨幣財富的“四分法”
*的財富分類非常清楚:勞動創造一切剩餘價值,因此工資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塊,利潤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另一部分,最後是稅收。
*的財富分類非常清楚:勞動創造一切剩餘價值,因此工資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塊,利潤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另一部分,最後是稅收。當然,現實的情況未必如此。此次金融危機之所以全球爆發,就是因為以地租為主要構成部分的資源價格和資源利潤過高。目前,中國緊鑼密鼓進行的資源稅等重大改革,正是為了解決地租佔比過重和分配不清的問題。
3�凱恩斯的“一二三四”
凱恩斯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其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一個時代
凱恩斯處在西方工業革命(歐、美、日本等)徹底完成,實業漸漸失去強勢、金融漸漸取得強勢的時代,他經歷了為掠奪自然資源和市場而進行的兩次世界大戰。那是一個金幣紙幣共存、紙幣漸成強勢的時代。
“二分法”
從內容上看,“二分法”把經濟分為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兩部分,從時間上看,“二分法”分作“重實體階段”和“重虛擬階段”兩個階段。斯密和*都是“重實體經濟者”,主張金融中性論;凱恩斯是第一個“重虛擬經濟者”。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是凱恩斯的主要貢獻。從此,金融成為強勢力量。甚至可以說,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就是一種貨幣金融理論。凱恩斯用總量分析的方法把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