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也失敗了。300年來,經濟學似乎走完了全部邏輯程序,無論從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對立、從價值和價格的對立、從主觀和客觀的對立、從微觀和宏觀的對立,似乎都再無突破之處。
6�最新的“一二三四”
由於時代不同,完成一種新的突破實有必要。
一個時代
經過英國、歐洲、西方工業革命(歐、美、日本等)後,人類工業革命在20世紀後半葉得到全球普及,全球工業革命在2000年前後初步完成,其標誌是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國家崛起。我們就處在這個時代。
以前,工業革命只在區域性完成,先進的工業國家總是可以靠強取豪奪獲得落後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市場。現在,廉價甚至無償佔用自然資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全球凸現,實業明顯失去強勢,金融向資源傾斜,金融手段佔領資源替代軍事手段佔領資源,資源金融取得強勢。 。 想看書來
引言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學(7)
這同時還是一個完全紙幣的時代,不但不同於斯密和*的金幣時代,和凱恩斯的羞羞答答的紙幣時代也不同了。紙幣已經徹底與黃金脫鉤,金幣已經徹底變成了一種奢侈消費品和心理安慰,或者說,金幣只是作為紙幣的安全帶存在,其作用僅限於紙幣失效變成廢紙時。而紙幣變成廢紙之時,就是發行該紙幣的國家破產之日。對於現代大國來講,這幾乎不可能。而一旦國家破產,經濟學也就毫無意義了。因此,所有的討論都圍繞如何讓紙幣成為真正的貨幣展開。
“二分法”再“二分法”
從斯密到*再到凱恩斯,實際上都把經濟分作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唯一的區別是內部區別,是重實體還是重虛擬的區別。其實,大可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分析虛擬經濟的兩個階段——金幣階段和紙幣階段,還原實體經濟的兩個部分——實業和資源。
金幣是一種特殊商品,本身有價值,金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過程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價值規律是金幣執行的軌道。紙幣不是商品,本身沒有價值,紙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過程以發行紙幣的國家的信用為基礎,基本不按價值規律執行,主要取決於國家信用的強弱和貨幣當局的道德與智慧。在國家信用許可的範圍之內,不濫用國家信用,是紙幣執行的軌道。
有意思的是,實體經濟的兩個部分——實業和資源也是如此。實業產品都是勞動產品,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處在商品領域,本身有價值,實業商品交換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價值規律是實業執行的軌道。資源不是勞動產品,因而也不是商品,本身沒有價值,資源交換過程以該資源的稀缺程度為基礎,取決於該資源的區域和國別分佈以及資源佔有者的道德與智慧。在資源稀缺程度許可的範圍之內,不惡意炒作,不囤積居奇,不漫天要價和不接受漫天要價,是資源執行的軌道。
紙幣與實業結合形成實業金融,紙幣與資源結合形成資源金融。一般情況下,實業金融中的紙幣是“在軌的紙幣”,資源金融中的紙幣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出軌的紙幣”。
總之,“道”(勞動)生一(實業),一生二(實業、金融),二生三(實業、金融、資源),三生萬物。現在,人們習慣於將“實業+資源”叫作實體經濟,金融隨之被叫作虛擬經濟。這種分類本身顯示了金融的強勢,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最大特徵和最大錯誤,但卻掩蓋了實業、金融、資源的“三角關係”,混淆了實業金融和資源金融,也掉進了誤讀現代經濟和經濟危機的巨大理論陷阱。必須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從“二分法”發展到“三分法”,正確區分實業與資源、實業與金融、資源與金融三個關係,這是正確解讀現代經濟和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基礎。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雙市場”實現
危機後的經濟學必將進入有“手”有“腳”、“手”“腳”並用的時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將也只能透過“雙市場”實現。
貨幣和金融活動分作明顯不同的“兩個領域”。在實業領域,貨幣和金融是“全自由的腳”,因為實業遵循價值規律,金融無法在此無限制造泡沫,這是一個“純市場”,可以按照斯密的市場方法解決。在資源領域,貨幣和金融應該是“半自由的腳”,因為資源遵循稀缺規律,金融可能在此無限制造泡沫,這是一個“準市場”,可以更多地用*的手段解決。弗裡德曼的“錯配”和“出軌”就發生在這裡。
引言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