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要求,但與這一新要求相適應的經濟模式還沒建立起來。
世界經濟中心必須先是世界科技中心
歷史反覆證明,要想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必須先成為世界科技中心。
此次大危機前,世界經濟處在資源泡沫的包圍中,資源競爭似乎是世界經濟競爭的主戰場。其實,這只是假象。在資源較量的下面是科技較量,而後者更具基礎性。此次大危機後,資源較量會繼續,但資源泡沫會受到大抑制,與此同時,科技較量會從幕後走到臺前。
歷史反覆證明,要想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必須先成為世界科技中心。英國工業革命始自技術革命,英國是先成為世界科技中心後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19世紀上半葉,法國科學技術水平趕上英國;19世紀後半葉,德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又趕上法國;20世紀後半葉,美國又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的增長中心。世界經濟中心也隨之移動,即使後者不能取代前者,至少也出現了多中心。
有資料表明,1851年到1900年,美、法、英、德四國取得的重大科學技術成果分別為33項(美)、75項(法)、106項(英)和202項(德);1901年到1920年間,這四個國家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人數分別為2人(美)、8人(英)、11人(法)和20人(德)。在這50年間,德國當之無愧處在世界科學技術的最前列,成為日本等眾多後起國家的楷模。50年的世界科技中心成就了德國在20世紀前半世紀近50年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
進入20世紀,世界科技中心開始向美國遷移。19世紀末,美國大學生數量已超過歐洲,這是基礎。這些大學生建立了大批實驗室,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自主創新。二戰爆發前,美國部分科技領域開始領先歐洲。1931~1940年,美國佔同期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人數的26%,高於英法,略低德國;二戰中和二戰後,德國等歐洲科技人才大量遷移美國。此後,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科技中心。1941~1978年,美國佔同期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人數的50%左右,已經超過英法德三國的總和。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至今,美國依然是無人能及的世界科技中心。
經濟獨立和經濟崛起的不同路線
美國的獨立和崛起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不同的路線。美國的獨立路線是先政治獨立,再經濟獨立,最後科技獨立。20世紀初期,美國建立了大批獨立的實驗室,是其科技獨立的象徵。美國的崛起路線是先科技崛起,再經濟崛起,最後政治崛起。美國真正的政治崛起,也即全面崛起,其實是二戰之後的事情。在政治崛起之前,美國人也是韜光養晦的。
進化的範本從獨立到崛起,關鍵是建立起堅實的民族實業和國內市場。經過18世紀的獨立戰爭,美國實現政治獨立;經過19世紀的南北戰爭,美國實現經濟獨立,獲得統一的民族市場。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帶來了民族實業的發展。華盛頓在就職的當天,特意穿著國產布料製成的服裝,這使一切後繼者,一切美國後來人獲得一次深刻的民族實業教育,告訴他們怎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這個國家的福利——必須先將實業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3 對科技的深情呼喚(2)
接下來,美國利用中央政府的控制權,以高關稅為手段強力建設統一的國內市場和民族實業。1820年到1902年,美國製造業產品平均關稅稅率從40%猛增到70%多,遠遠高於當時其他新興工業國家。高關稅有力地促進了美國實業的高速發展。從1750年到1900年,美國在世界製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從0�1%猛升為23�6%。完善的民族實業和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科技獨立和科技創新帶來了客觀的市場需求和可觀的資金動力,於是才有了美國的科技崛起和隨後的經濟崛起及政治崛起。
以最堅決的手段保護民族實業和國內市場,是美國成為和保持科技大國地位的關鍵原因。美國將科技優勢一直保持至今。總之,以最堅決的手段保護民族實業和國內市場,是美國成為和保持科技大國地位的關鍵原因。如果美國人沒有勇氣建國,繼而沒有勇氣在反對英國的霸權中強力保護民族實業和國內市場,而是依附於英國資本,就不會有今日的美國了。任何一個實業被剝奪的國家,即使政治獨立,有權力利用卻沒能力利用自己的科技發明,更談不上利用全球科技資源。
國際經濟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總地來看,人類的國際經濟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