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目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早已走遍世界,也湧現了眾多中國知名品牌。但應該看到有些品牌的質量並不是太高,在世界品牌之林中還只是一棵棵幼苗,迄今為止尚無一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品牌百強。提升品牌質量是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契機,也是中國世界級品牌誕生的必由之路。
建立並不斷昇華品牌質量,首先需要以質量為核心建立高度的信譽。以麥當勞為例,如食品製作後超過一定時限就捨棄不賣,這不是因為食品腐爛或有質量問題,而是麥當勞堅持不賣味道差的產品,使顧客能安心享用,從而贏得公眾的信任,建立起高度的信譽。
除了過硬的產品和真心的服務,建立世界級的品牌需要向全球消費者“廣而告之”你的信心和決心。早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強化質量管理,海爾有過著名的“砸洗衣機”事件,此事件甚至早於韓國三星“燒手機”事件。海爾透過先打入發達國家,在發達國家經過渠道和品牌佔有後迅速佔有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這種滲透是一種典型的品牌主導的滲透。作為中國優秀品牌的代表,海爾的品牌質量在不斷攀升。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麥肯錫公司聯合從全球視角對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品牌進行調查,海爾榮登全球最具影響力10大中國品牌榜首,是代表中國的旗艦品牌。根據經濟規律和歷史經驗,當一個大國全面崛起時,將為這個國家提供誕生幾個世界級品牌的機會。屬於中國的世界級品牌一定會在我們這個時代誕生。
4 踏踏實實的國際化(9)
根據經濟規律和歷史經驗,當一個大國全面崛起時,將為這個國家提供誕生幾個世界級品牌的機會。以商品國際化為核心的國家,往往會成為貨幣的俘虜;以科技和品牌國際化為核心的國家,才能成為貨幣的主人。因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是貨幣的奴隸,而科技和品牌是貨幣的主人。只有成為貨幣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控制貨幣執行,防止其出軌。
3年、30年、300年、3000年
——大視角觀察大危機
當前,人們對此次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已有初步清楚的認識,危機心理學也漸漸從最初的輕敵、恐慌、痛苦轉向尋找化“危”為“機”的邏輯和路徑。理性、從容和果敢應該成為我們在2009年書寫經濟生活的精神伴侶。
3年金融危機“水落石出”。人們似乎在此次金融危機後才重新發現,經濟原來是有國界的。但危機前的主要經濟體並不是這樣。以美國為例,消費率逾70%,而儲蓄率竟在…1%以下,典型的借貸消費,而且是國際範圍內借貸,整個國家的淨債務早在2007年就突破了GDP的30%。再以中國為例,儲蓄率長期逾50%,高儲蓄轉化成高投資,高投資轉化成高生產,高生產遇到低消費就必然轉化成了高出口和高外匯儲備,而這恰恰是美國等發達國家需要的。必須承認,以美國為代表的高消費國和以中國為代表的高生產國是“水落石出”這部大片的雙主角。至少目前看來,這部大片是個悲劇,覆巢之下無完卵,雙主角都是受難者,雖然程度不同,性質也不一樣。
30年改革開放“水漲船高”。按照一般邏輯,國際經濟的供需平衡破壞進而貿易減少後,經常專案的順差國必然首先從擴大國內消費找出路,而經常專案的逆差國則必然首先擴張國內投資,而投資總比消費來得快,因而順差國受此種危機影響的程度更重、時間更長。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中,當時的貿易順差國美國所受的打擊就比貿易逆差國英國慘得多,因此也才有了偉大的“羅斯福新政”。
80年後,中國似乎成了當年美國的角色,而美國似乎成了當年英國的角色。於是,就有不少人按照類比邏輯認為,此次危機中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中國受傷會更重、恢復會更慢。這是簡單類比得出的錯誤結論。因為我們有著30年改革開放奠定的強大物質基礎,還有著廣闊的國內市場增長空間。或許有人會說,當年的美國相對於當年的英國來講也有這些東西。但是,有一件最重要的東西是當年美國人沒有的,那就是,今日中國有巨大的絕對儲蓄額和極高的儲蓄率。鉅額儲蓄使我們既不會因為恐慌而產生信用危機和金融危機,又為振興實業提供了充足彈藥。因此,今日的中國絕不是80年前的美國。
3年、30年、300年、3000年——大視角觀察大危機附錄一300年工業擴張“山窮水盡”。資源泡沫型金融危機的爆發說明,近300年來西方主要國家的全球工業擴張模式走到了盡頭,因為資源泡沫意味著高資源價格,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