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頁)
居中原,方才改姓李,請求朕許李氏一族迴歸滿軍旗。”
賢皇貴妃臉上有些尷尬,其實祖上在崇禎年間便已不可考。她弟弟的行為著實可以算是胡亂認祖宗了,便道:“皇上心裡門兒清著呢。臣妾就不多說什麼了。”
雍正笑了笑,“他倒是聰明得緊,些許暗示,便直接炮製了當年佟家迴歸佟佳氏本家的路子!這不李景行剛上奏請歸,正白旗這一支的李佳氏族長光祿寺卿柏綬也當即上摺子承認,說祖上的確在太祖時,為某生計離開祖地。”
太祖,便是努爾哈赤,正對應明朝嘉靖晚期,時間上的確對得上來。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當年佟國維也說,臣本滿人,請求康熙皇帝允許全家迴歸滿軍旗,而同樣滿洲八大世家之一的佟佳氏也立刻接納和承認了。
李景行的法子,的確是看上去沒什麼問題,起碼錶面功夫做得很完美,沒有人能夠挑剔出毛病來。
雍正飲了茶水,道:“朕的意思,是先抬了旗,你成了滿洲上三旗李佳氏出身,自然也就能少許多異議了。”
賢皇貴妃心中感動,其實直接抬為李佳氏也不無不可,可若是以本來就是滿人的名義迴歸,的確叫外人看著血統上更尊貴一籌。賢皇貴妃心裡明白,這麼好的主意,必然是皇上暗示她弟弟的,否則以她那個庸碌的兄弟,如何能想出這麼好的法子。
賢皇貴妃溫聲道:“皇上的心意,妾身都明白。”——連宗併入正白旗李佳氏,可比直接抬旗要尊貴得多了。滿洲李佳氏一族,尤以正白旗的這一支最顯赫,雖然比不得八大世家,卻也是資歷深厚的大家族了。從此以後,弘時背後又多了李佳氏一族,地位無疑是更加穩固了。
賢皇貴妃暗想著,只可惜他大兒子府上已經沒有側福晉的位置,看樣子只能等日後讓小兒子娶李佳氏的格格了。
“那惠貴妃晉皇貴妃的事兒……”——賢皇貴妃看著年氏這些年一日日活得跟姑子似的,忍不住心生憐憫。當初她們同進同退,可年家出了事兒,她選擇置身事外,著實覺得有些虧欠她。所以賢皇貴妃便想著,若她為中宮,便把皇貴妃的殊榮給了年氏也無妨!
雍正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點頭道:“你若是執意,就封她皇貴妃吧。”
賢皇貴妃露出了笑容,她明白,皇上何嘗不是對年氏心有愧疚?雖然年氏這兩年吃齋唸佛,把自己當姑子一般的舉動,叫皇上很是不快。可晉封之事,若她請求,皇上果然還是答允了。
雍正有低頭看了看晉封名單,“四嬪晉四妃,倒無妨,左右都是侍奉朕這麼多年了,沒有功勞總還有苦勞。”
賢皇貴妃含笑點頭:“臣妾也是這麼覺得,寧嬪、懋嬪資歷深厚不下臣妾,裕嬪和熹嬪都是皇子生母,的確不宜位份太低。除此之外,就是春氏和錢氏了……”賢皇貴妃觀察到雍正臉上的不喜之色,便忙道:“臣妾知道,春氏和錢氏都各有過錯,只是好歹要看在八阿哥和四阿哥的份兒上啊,若皇子的生母只是小小貴人,也著實失了體面。”
雍正沉思了一會兒,便道:“春氏病懨懨的,便給她嬪位吧!至於錢氏——不必再提!”
看到雍正深為厭惡的樣子,賢皇貴妃倒是心頭一舒,她給錢氏也請封,也不過是圖個賢惠之名罷了!
雍正又瞥了最好幾個晉為貴人和常在的,都是自己這幾年寵的,心中甚是滿意,臉上卻表情淡淡地道:“剩下這些便無關緊要了,就按擬定的晉封即可。”
賢皇貴妃輕輕道了一聲“是”,又道:“距離上次選秀,已經過了三年,不知皇上可有意定下選秀的日子了?”
雍正擺手道:“緩兩年吧,弘晉、弘暘都還小,現在指婚還早了點。”——宮裡幾個年輕嬪妃已經夠他用的了,著實沒必要再添新人了,所以雍正選秀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自己兒子了。
賢皇貴妃也不希望這麼快就進新人,所以聽雍正如此說,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這時候,蘇培盛上前來,打千兒稟報道:“皇上、皇貴妃娘娘,四貝勒進宮來請安了!”
賢皇貴妃眼底滑過一絲不快之色,四貝勒沒有被皇上授予差使,倒是閒得很,比起忙碌而能時常進宮請安的弘時,倒是叫他這般勤勉孝順的請安舉動,一點點改變了皇上對他的成見。
所以賢皇貴妃忍不住開始警惕這個病了之後,便變得孝順懂事的四貝勒。
雍正點頭道:“弘曆若能矯枉過正,倒也是好事。”
賢皇貴妃微笑道:“如今五貝勒都在禮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