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務,而不是搞政治。齊桓公賜給陳完一些田莊,因為在齊國,陳、田二字讀音差不多,陳完為感謝齊桓公,便以田為姓,改陳完為田完,成為齊國人。
田完四世孫田桓子勇武無比,受齊莊公寵愛和器重。田桓子生有三個兒子:田開、田乞和田書。田開是“樂師”,曾為齊景公登臺而鼓琴。田乞是個現代化的政治人,極會玩民意。他先事齊景公,為齊國大夫,後為齊悼公之相。田書在景公朝也官至大夫,獲齊景公賜姓孫氏,因而改姓名孫書。孫書的孫子就是著名軍事家孫武,因著《孫子兵法》一書而名滿天下。
田氏因為深得民眾愛戴,家族日益強盛。前386年,田乞的五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自立為國君,而周安王也冊命他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田和有齊國後,世人便稱田氏之為“王家的”,這就是中國王姓的一個重要來源。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齊廢王田建被俘,後死於流放地。陳勝起義,田建的孫子田安趁勢而起,並追隨項羽。秦滅後,項羽封田安為濟北王。但他的同族人田榮造項羽的反時,把追隨項羽的田安殺掉了。田榮自立為齊王,項羽殺掉他後,田榮的弟弟田橫又自立為齊王。田橫因他的剛毅氣節,在歷史上是個十分有名的人物。
田安的孫子王遂,生有個兒子叫做王賀,在漢武帝時為繡衣御使,這是一個監軍的職位。王賀為人仁愛,被派往魏郡督責郡守剿匪時,並沒有依慣例誅殺那些因貧困而鬧事的土匪,而是放生了匪首以下上萬部眾。這事被人告發,王賀因工作不稱職被罷官。回山東老家後,因與當地豪強結怨,便舉家遷居到地處魏郡的委粟裡。
王賀因為有恩於魏郡人,在當地很愛歡迎。當然了,外地人當和地人,其實並無一個嚴格的界定,就人類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斷遷移和擴充的融合過程。大家都是外地人,也都可能是當地人,這只是一個先來後到的問題。
王賀有2個兒子王禁和王弘。王禁有4個女兒,君俠、政君、君力、君弟及8個兒子,鳳、曼、譚、崇、商、立、根、逢。真可謂子孫繁盛。其中,王曼又生有2個兒子王永和王莽。
王莽出生那年,姑母王政君已經當了3年皇后。而就在這一年,濟南東平陵王遂墓門的梓木柱,突然生出枝葉。時為諫大夫的經學家劉向解釋說是“王氏貴盛,將代漢家之象”,建議漢元帝疏遠外戚。漢元帝沒有接受劉向的解釋,罷了劉向的官,劉向到漢成帝時才重新獲得任用。
漢初實行長子繼承製。諸侯王的爵位、封地,均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子孫無權繼承。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對*的尊重,便開始成為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核心。前127年,漢武帝頒佈“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均要在原封國內封侯。
“推恩令”廢除了長子繼承製,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法令,也是漢文帝廢除肉刑以來,中國*狀況的又一次巨大進步。有句很有名的話說:“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漢文帝為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時,採納晁錯的建議頒佈削藩令,這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也能進”的專制政令。結果,引致“七王之亂”。漢武帝吸取了這個教訓,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的倫理基礎就是尊重私有財產,那怕這財產是由皇帝所賞賜,皇帝也不能隨意處置。
廢除長子繼承製,平等*固然是有巨大進步,但也帶來一些別的問題。王賀在職期間,是攢了些錢財的,因此有能力買地遷居。但經過幾代人後,他置下的那些田產,蛋糕是越分越細,到王莽那一代,每個子孫分不了多少地。
當然,這不表示他的子孫必定越分越窮,共同貧困。走進王家大院,一眼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沒有經過長遠規劃的大雜院,或者說,這是一個不斷地在變化著的大院。因為,在這個大院裡,有些人家因為經營得法,或者因為當官發了財,便加建大房子。有的人家子孫多,但又沒有發大財,分家時,房子就越弄越小。也有的房子,是空置著的,因為主人家當大官,遷外地去了。所以,這個大雜院,其實更象是一條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的小村莊。
王曼早逝,王永生下兒子王光後,不久也病殃。王莽這一家,就靠王母支撐著,家境比較困難。雖然有幾畝地,也僅夠自給自足。這一點,王莽深有體會。他的堂弟王邑,父親是成都侯王商,所以,他整日就是鬥狗走馬,王莽卻不行。自然,這也成為一種生活動力,讓王莽得以安下心來認真地鑽研學問,而不沉緬於驕奢淫逸、聲色犬馬的生活。
“你們回來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