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往往傾向把自己當美國人看待。另外,即使有第三代的日裔自覺地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也不一定會被大多數的日本人當作真正的日本人來接納,因為他本人在美國養成的文化上的﹑生活上的習慣不能讓大部分的日本人認同。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猶太人則不同,他們超越了生活環境上的差異。首先,“自己是猶太人”這種自覺性成為他們聯絡的紐帶。有了這種自覺性,即使是身為日本人的猶太教徒也會毫無阻隔地被猶太社會所接納。前幾年去世的小遷節三博士和至今仍在佛羅里達十分活躍的岡本拉比一家,就是很好的例證。 但是,要想成為猶太人,就要支援猶太人這個整體。毋庸諱言,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需要遵守。也就是說,需要確認某人是否將猶太教四千年來的傳統當作自己生活的準則。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猶太人就是猶太教徒。 像這樣分散在海外,又能維持屬本民族的特點,並具備這種自覺性的群體還有中國的華僑。他們沒有融入當地的風俗文化,而是固守著自己的傳統和原有的生活方式。華僑儘量避免與當地人通婚,而只在華僑內部選擇配偶,以此來維護血統的純正。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和做生意的時候,他們會遵從當地的習慣和使用當地的語言。一旦回到家,他們就說中國話,吃中國菜,服從家長的權威,完全在中國的傳統和價值觀中生活。 離散在海外的猶太人的生活與此十分相似。只是,猶太人不一定在家裡面說自己的母語。比如說,西班牙的猶太人在家裡面說拉迪諾語(中世紀時西班牙語和希伯來的混合體)。但是,大多數還是說當地的語言,如阿拉伯語﹑義大利語﹑英語和法語等。中世紀的猶太哲學家巴萊維就曾在他的哲學著作中使用阿拉伯語。 因為做禮拜和其它宗教事務的時候都要用到希伯來語;所以希伯來語就成了猶太人的通用語言並且具有了持久的有生命力。猶太人在猶太會堂裡是用希伯來語誦讀《聖經》和祈禱文。還有,每天三頓飯,他們都要在飯後用希伯來語祈禱,感謝上帝的賜予。每天早上,在猶太會堂做禮拜要花一個小時以上,因為每個人都要默誦那些長長的經文。今天,虔誠的猶太人和往常一樣,做著這些前輩們做的事情。集猶太法學和神學之大成的《塔木德經》研究用到希伯來語和阿拉米語,這使得猶太人的詞彙更為豐富。 說到吃飯,俄國(原蘇聯——譯者注)籍的猶太人喜歡俄國的食物,阿拉伯的猶太人喜歡阿拉伯的風格,但猶太教律嚴格規定不許食用馬肉﹑豬肉,還有蝦﹑螃蟹﹑章魚﹑墨魚﹑貝類和其它無鱗的水生動物。這條戒律一直被歷代的猶太人遵守著。 猶太教還規定,肉與奶等乳製品不能同時放到飯桌上食用,嚴禁食用帶血的肉。這種在飲食上的戒律使得猶太人的飯菜變的極為有個性。其實,時間長了,偏離戒律的事情總是有的,比如很多猶太人已經不理會猶太教中的飲食戒律了。  '返回目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了維持猶太血統的純正
華僑是在具有中國血統的群體內通婚,來維持種族的同一性。與此相對,猶太人要想維持純猶太民族的血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猶太人到外國做生意,會在當地定居下來,雖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了。他們有的會和當地的女人結婚,並且養育很多子孫。這種情況下,要避免與當地人的同化,保持種族的同一性和傳統,就要看宗教的力量了。也就是說,透過向自己的配偶和子孫教授猶太教的禮拜和戒律,加強民族自覺性和猶太教徒中間的內在約束。舉例來說,中國的河南開封的猶太教徒群體是由在九至十世紀定居下來的猶太商人的子孫繁衍而成的,他們不吃豬肉和牛腿的筋,每到週六還會聚集在猶太教會堂做禮拜。 猶太人和外國女人結婚的情況下,幾乎都是女方皈依猶太教。為什麼和異教徒結婚在宗教上稱為“雜婚”?還要把“雜婚”下生出的孩子叫做“混血兒”?原因就是他們在宗教上被否認了猶太正式成員的一切資格。 女方如果要改變信仰,必須學習猶太教的基本教義和傳統,透過拉比的口頭測試。這種考試不僅是為了檢驗她對猶太教理解的程度,還是要檢驗她有多高的覺悟和誠意將自己轉變為一個猶太人。因此,拉比經常會在考試開始的時候就出一些刁難的問題讓應試者措手不及。但是,往往是在她們的第一胎出生兩三個月以前就告之考試透過,正式承認她們已經皈依猶太教。這樣誕生的家庭對猶太傳統和教義十分虔誠,這也是猶太人保證自己種族的延續的關鍵。 反過來說,如果猶太女人和外國男人結婚會怎麼樣呢?原則上,母親是猶太人,其子女也會被承認為猶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