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者﹑藝術家和文化人士不計其數。這裡麵包含了29%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德國軍隊依次開進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法國﹑義大利和俄國,肅清和屠殺當地的猶太人或是將他們送到集中營。特別是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那裡簡直就是一個設施齊備的殺人工廠。在那裡,納粹使用毒氣﹑毒藥或是槍殺等各種方法屠殺了大量猶太人。1945年春戰爭在歐洲結束時,居住在各國的九百萬猶太人中已經有六百萬被納粹殺害。  
以色列共和國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世界格局重新洗牌。以前處在列強殖民統治下的亞洲和非洲各民族在戰後也相繼取得了獨立和自由,1948年5月,以色列共和國在巴勒斯坦成立就是一例。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是在和其它中小國家不同的背景下成立的。其它民族是在一直居住的國土上重建了自己的國家,而猶太人是在兩千年魂牽夢繞的祖先的土地上建立的以色列。以色列的重建應該歸功於那些猶太復國主義者和開拓者們的汗水和努力。 1947年聯合國承認猶太國家的成立,給兩千年的猶太迫害史劃上了一個句號。對納粹德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罪行,聯合國主張再次進行倫理上的審判和人道主義上的反省,這也是猶太國家得到承認的一個重要因素。確實,以色列共和國是建立在六百萬同胞的鮮血之上的。 戰後,在集中營中倖免的猶太人中,有三十多萬移民到了以色列,另外一半分別移民到了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國。還有在中國﹑印度﹑中近東和北非的猶太人也陸陸續續地返回到以色列。獨立當初,猶太人的人口只有65萬5千人,到了現在,即1978年,達到了365萬人。這裡面有307萬6千猶太人和57萬阿拉伯人。據推算,在今天的美國境內有640萬猶太人。美國的猶太人不一定將自己的命運和以色列聯絡在一起,但他們對以色列的生存和發展從來是不遺餘力。 以色列共和國是在“右”的背景下建立的,這裡面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懸而未決,那就是和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的利害關係。 《貝爾福宣言》發表之後,當時作為阿拉伯民族主義陣營領導者的愛米爾表示尊重猶太復國主義十分,認為開發巴勒斯坦需要猶太人的幫助。所以,在第一次大戰後的和平會議上,他表示贊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提案,並在1919年3月1日備忘錄中這樣敘述:“我們阿拉伯人……。對猶太復國運動抱有深深的同感,並且翹首期盼。我們的代表團全面承認了昨天猶太復國主義者協會在和平會議上做的提案,並認為這樣做是穩健和妥當的。我們……為此要盡最大的努力對他們進行援助。我們誠心地歡迎猶太人回到故鄉……我們要和他們一起同心協力,為將共同關心的地方(巴勒斯坦)再次建成世界文明的交流之地而努力。對此,我們的同胞(阿拉伯人)也真心地祈盼著。” 不幸的是,阿拉伯人並不贊成這種穩健的做法,他們的激進派在同年七月召開會議,決定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就這樣,圍繞巴勒斯坦問題,兩種對立力量的抗爭開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對巴勒斯坦進行託管。最初,英國試圖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妥協,但以失敗告終。從那以後,英國開始強行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推行限制性政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千年的和平期待
在1947年11月,聯合國做出決議,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進行分割統治。對此判決不服的阿拉伯人決定用武力將猶太人從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趕出去。其實,在英國軍隊接管巴勒斯坦以前,兩者之間的戰鬥已經在各地打響了。 英國給在阿拉伯人提供武器的同時,禁止猶太人保有任何武器。猶太人透過走私掌握了少量武器,並用這些簡陋的裝備勇敢地戰鬥。在英國軍隊撤退的時候,阿拉伯五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規軍開始發動全面的進攻。 1949年6月,在聯合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國達成了停戰協議。這時,在阿拉伯方面,埃及只是得到了南部一塊狹長地帶,約旦也只將巴勒斯坦東部納入自己的版圖。 只是,戰爭產生了75萬多阿拉伯難民。對於難民產生的原因,阿拉伯方面認為是被猶太人要求他們立即撤退造成的,以色列方面認為是阿拉伯聯軍要求阿拉伯農民立即撤退的結果。到底誰的說法正確還沒有定論。 根據以色列史專家石田友雄的見解,“決定1947到1949年戰爭勝敗的是猶太人和阿拉伯農民之間“意識”差異。猶太人意識到自己沒有其他安身之所,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