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3/4 頁)
想著,孫媳婦有這份嫁妝自然是好。
而親家太太又是個疼孫媳婦的,因此,便想著,用自家的莊子和人家在江南的茶園換一換。
他只是愛喝某一個品種的茶擺了,而且老去人家茶園子太費銀子。
雖然現在人家陪嫁了一成的收入,不過,到時候,人家是收他銀子還是不收的好呢?
收吧,自己心裡不舒服,而且在朋友之間也拉不下臉不是?
倘若不收吧,在有心人眼裡看來,自己豈不是成了佔孫媳婦便宜的人了?
雖然可以理解為是孫媳婦孝敬自己,不過,還真不好!!
畢竟孝敬得多了。以後在家裡,有些話,自己說得就沒啥底氣了。
哪怕自己認為沒有偏心孫媳婦的,另外的孫媳婦也會認為自己偏心了。
因此老太爺一合計,覺得,向人家買了那江南的茶園最好。
以前他有向人家買過,不過,人家不賣,現在是親戚了,怎麼著也肯賣了吧?
畢竟。你的寶貝女兒要嫁入咱家來。雖然手段確實不太光明瞭些,不過,誰讓老爺子是個酷愛茶的人呢?
其實那時候,自家嫂子在和人家議親的時候。寧華也是有關注過的。
這家的門風確實不錯。倘若不是人家家裡。做官的都太低,配給知微也是不錯的。
因此,寧華那時候見嫂子眼光不錯。便也沒說啥,最多偶爾關注一下罷了。
自己也願意幫助侄女一把。
畢竟那人家老太爺,自己也確實知道,屬於茶園的常客,而且聽下面的奴才 說,人家在他們那一幫的朋友圈子裡,人家說的話舉足輕重,很有威望。
這便能看得出一個人的人品了,倘若能幫著侄女討好人家老太爺,對侄女以後的後宅生活,絕對是有幫助的。
可問題是,人家老太爺看中的那座茶園出產的茶,十三爺也極為喜歡的喝,而且人家不是客氣話,而是真的愛。
寧華以前只是每種茶葉,都包個半斤給每家每戶送去,基本都是年禮的時候送。
由於寧華開展得還算不錯,因此,品種還是挺多的,還把茉莉,玫瑰的芳香帶入進了綠茶,使得一些貴婦人們也能夠接受。
畢竟綠茶的養生可比茉莉和玫瑰好多了,一些體態臃腫些人的人,都挺喜歡的。
不過,某些茶葉的顧客群並不是很龐大,不過,幾十個品種也夠了。
而會發現十三爺喜歡那個玉葉茶,還是弘曆的功勞。
別看弘曆這孩子有的時候挺淘氣,又讓人生氣,不過,人家是真的細心,比方說,這孩子居然知道,自己喜歡蔥的香味,因此在吃菜或者肉包子這種必須要放蔥的時候,是必須要放的,多放些也無所謂。
但吃的時候,喜歡把蔥給挑出了吃。
這點,連知微和弘晝也不知道。
所以說,別看弘曆這人粗糙,不過,有的時候,人家也有他的長處。
而老十三喜歡那玉葉茶就是弘曆無意中發現的。
玉葉茶的產量並不多,主要是喜歡玉葉茶的客戶並不多,再加上那在江南的茶園,品種相對比較多,也沒空餘的地兒在種植,因此,一年也就那麼七八十斤的產量。
等到京城裡的親戚好友分一分,到了店鋪裡能賣的,也就二十來斤了。
而這二十來斤,除了五斤是茶園子裡必須備著的,另外的十五斤才是拿來賣的。
雖然喜歡玉葉茶的客戶少,不過,這年頭一沒碳酸飲料,二沒咖啡,這茶葉的銷量自然好了。
一般的小康之家也都會備些,哪怕是一些窮人家的,到了過年過節,也會去雜貨鋪稱個一兩或者幾錢茶葉的備著。
畢竟客人來了,用茶葉招待人家,怎麼著也比白開水強,也會讓人家來賓的感覺不一樣。
十三自從被康熙責罰了之後,在京裡自然低調了,讓人家去買的茶葉,也不會報自家的名號,因此,買到的,也就兩三斤。
再加上自己送的半斤和在四爺府的半斤,真心不夠人家喝的。
四爺和四福晉有沒有發現,寧華不知道,弘曆發現後,第一時間便告知了寧華。
弘曆是覺得,自家親戚,不就是茶葉嘛,還不是啥好品種的貴价貨,因此,便在過完年,新茶還沒上市的時候,找上了寧華。
他的大意便是,自己和寧華也熟,也不繞圈子,這十三叔吧,待他也不錯,看著十三叔喜歡玉葉茶,便想著,七嬸能不能開個後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