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1/4 頁)
因此。十四回去的時候,除了他還有帶上一千親信,再加上雍正派來的護衛軍,便再也沒別人了。
至於另外的一些貴族們都是先留在西北。等過些時候回去。反正回去了。也趕不上康熙爺的出殯,還不如乖乖待在軍中,一來安雍正爺的心。二來,多好的機會啊,和弘曆打好關係!!
雖然現在延信是三軍統帥,可這不是雍正爺暫時找不到人手接替嘛,所以才找延信的,而且弘曆年紀也小,要不然,有誰比弘曆更加適合的?
再說了,弘曆到了一定的時機肯定會回去的,至少在眾人看來,三年內必須得回去,再不回去,弘晝都成大齡青年了,弘曆也成了超齡青年了。
皇帝不急,皇后肯定急啊!!
一時之內,弘曆成了熱餑餑,眾人爭相請他聊天喝茶吃飯,倘若不是在國喪中,有些貴族甚至還想邀他上花樓,或者把自己外室的表姐妹,堂姐妹什麼的介紹給弘曆。
有些關係不夠攀不上弘曆的便找上弘晝,誰讓那時候二人是一起出名的呢?
更何況,二人一向同進同出,在京城的時候,就聽說二人關係好,因此弘晝也忙啊。
這個時候哪怕他再不願意,也不能得罪人,至於弘曆更加了,現在正是幫著自家阿瑪籠絡人心的時候,不能獻身,那隻能和人家拼身了。
男人嘛,既然不能在酒菜桌子上拉近交情,只能靠玩布庫來增加感情了。
而眾人找弘晝的相對輕省些,不過,那也是腦力勞動,就這麼過了七八天,因此,弘曆便找上了弘晝。
而弘晝呢,也有此打算,主要是心裡有太多的迷團,想要回京城找額娘去解開。
本來在康熙還沒過世之前,弘晝便接到了自家額孃的密信,這是第一次,雖然是第一次,不過,弘晝壓根不意外。
自家額孃的本事,弘晝還是有些相信的,而對額娘不給自己寫信,更加不意外了。
不就是因為自己瞞著她,所以她要和自己鬥氣麼,這小心眼的額娘,哼!
不過,額娘用密信給自己寫,弘晝是感覺太意外了。
這個密信的方法,還是自己小的時候,額娘教過自己的,說全大清估計就四五人知道,而自己身為兒子必須會,特別是萬一出了意外的時候,說不定能救他一命。
由於長時間不使用,弘晝也忘得有些多了,不過,根據前言後語,弘晝大概還是拼湊出了一些。
第一,皇瑪法估計不行了,撐不過年。
第二,自己和弘曆在西北軍中必須正名,必須讓人知道自己二人是皇孫,當然了,她也在京城中想辦法,至少讓皇瑪法下道聖旨或者密旨或者別的啥的,來保障二人安全。
(弘晝:額娘就素會想太多,自己和弘曆很安全!!)
第三,必須嚴格把軍中的一些中層將領給收籠過來,至少不能讓他們跟著十四做亂。
(弘晝:你當軍中的中層是什麼,能隨便收攏?還有,十四叔幹嘛要做亂?)
那時候弘晝接到信的時候,還真是覺得太古怪了,但也沒把信怎麼處理,主要是反正這信也沒有看得懂。
(漢音拼音除了穿越人看得懂,還有誰懂啊?那兩貨又在京城中,因此,寧華才會在信裡吩咐說被人看見了也沒事)
不過,基於和弘曆關係好,弘晝自然和弘曆提了。
弘曆這些年也不再是以前在京城只惹禍的二愣子了,經過戰爭的洗禮,懂事多了,雖然讀書和才藝方面始終不能和弘晝比的,不過,政治還是做官這方面,人家可比弘晝強太多了。
弘曆其實有在和十三暗暗通訊的。雖然弘曆有信給四爺,不過,四爺哪會去理會他啊。
偶爾弘曆的的信還會到康熙手上,而康熙在回信中其實也是會提點這個孫子幾句的,到了後來,密度是越來越頻繁。
這些弘曆自然也知道,弘曆能升官這麼快,一方面自然是自己願意拼,另一方面自然和康熙的照顧離不開了。
有的時候你真不能不說某些東西是天賦還是遺傳。
反正在康熙看來,弘曆這孫子完全不像老四。太像自己了。這籠絡人心的手段,連自己都不得不配服。
有些人的親和力完全就是天生的,你說哪有你把人揍了,人家還p顛p顛的願意跟在弘曆身後跑的。
京城是這樣。西北軍營也是這樣。
要知道軍營裡的老油子康熙可是見識過人家手段的。
因此。有一次康熙才會在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