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第3/4 頁)
暻,寧華的孫女悠悠那叫一個低調啊。
本來皇后問過寧華,要不要她幫忙讓雍正給個名字的。
寧華一聽雍正賜名,頭都大了。
連忙把頭搖得那叫一個厲害。
這沒雍正賜名,或者咱悠悠還可以不用嫁蒙古去,萬一侄孫女也搞這麼誇張,以後在蒙古貴族哪兒有印像可就不好了。
人家指名要咱孫女怎麼辦?
做人要低調!!
她一個還在吃奶的小p孩懂什麼呀,反正餵飽她就成了。
弘晝給悠悠取了個大名叫慧歆,不過,寧華還是喜歡悠悠前悠悠後的叫,無悠無慮,這名字才好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弘暻的緣故,弘墩的身體倒是比之前預計得要好太多。
正如大家說的,人心裡有了期盼,有了**,所以,更加有了求生的意志,因此,雖然後來的半年,弘墩也是基本躺在了炕上,可至少比之前童神醫說的,多活了半年。
弘墩的離去,大家也沒有太多的悲傷,早就知道會離開了,更何況,對弘墩來說,或者那才是他的解脫。
不用每天喝這麼苦的藥了,不用日日受病痛的折磨了。
除了富察氏哭得撕心裂肺,其他人,包括十三福晉在內,基本都還算控制之內。
弘墩做完七七之後,雍正便下旨讓弘曉正式繼承了老十三的鐵帽子親王爵位。
富察氏做為寡居的嫂子便想搬出去住。
這婆母當家和弟妹當家可是不一樣的。
雖然弟妹和自己的關係也不錯,不過這總是寄人籬下,因此便和十三福晉商量,看能不能帶著永暻搬出去住。
十三還在的時候,便把一座別人送他的宅子給了弘墩,再加上十三福晉那時候也心疼嫡長子,也把自己的陪嫁莊子還有陪嫁的宅子有一部分給了弘墩。
因此,富察氏雖然孃家陪嫁的並不算很多,不過,以後帶著弘暻搬出去,小日子過得也不會太差。
畢竟雍正是追封弘墩為貝勒,富察氏為貝勒夫人,弘暻年長後也是可以承襲弘墩的爵位的,銀子方面倒是真不愁。
十三福晉自然是明白長媳的意思,不過,現在是幼子媳婦當家,她也不能說什麼。
弘曉的妻子李佳氏自然是不願意嫂子帶著侄兒搬出去的,她剛管家,也剛做穩親王福晉,屬於屁股也沒坐熱呢,萬一富察氏搬了出去,到時候朝堂上彈劾弘曉怎麼辦?
十三福晉在弘墩在的時候,自然是最疼弘墩,可現在弘墩走了,富察氏自然靠邊站了,更何況,永暻還小呢,離了自己的身邊,十三福晉表示,自己也不放心啊,因此,便勸了又勸富察氏。
哪怕富察氏的態度再堅決,婆母這麼說了,她也只能答應了下來。
不過,李佳氏也做出了退讓。讓富察氏搬去了離十三福晉比較近的潤和堂,潤和堂和十三福晉住的安潤院和府裡隔著一道牆。
嚴格算來是**一府,實際意義上又不算是住一起,彼此之間都有各自的空間,互不打擾。
富察氏也表示滿意。
畢竟,自己一個寡婦帶著孩子在外面住確實也有更多的不方便,可還信在怡親王府那便不同了。
而且永暻的年紀馬上可以上上書房了,倘若自己執意要搬出去,自然也能搬出去,但同樣的。得罪了婆母也得罪了小叔子和弟妹。到時候,人家不願意主表旨讓永暻上上書房豈不是耽誤了兒子?
畢竟只有親王才有資格上奏把自己的兒子什麼的送上書房讀書,貝勒還真沒這資格,別以為上書房那是個人都可以上的。
而在淳親王府的寧華這段日子則是心神十分的不安。
對寧華來說。這簡直是出大事了!!
現在都雍正十四年了。雍正居然還沒死!!
太特麼滴讓要鬱悶了。
雖然說歷史確實出現了很多偏差。比方說,十三晚死了幾年,皇后也因為弘晝進獻了聖藥也沒死。
不過。雍正沒死那對寧華來說實在是很受煎熬的。
你想啊,雍正沒了,正大光明的牌匾一開啟來,看是誰的名字,好了,輸贏立即顯現。
可現在呢?這種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最重要的是,前天,寧華還親自見過雍正,那臉色紅潤得,那嗓門大得,嘖嘖,中氣那叫一個十足,倘若有人和寧華說,雍正還能活個十年八年的,自己也信啊。
這歷史到底是哪兒又出現了偏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