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地望著陳昌浩,心裡慶幸避免了一場浩劫。他知道,以陳昌浩政治委員的身份,擁有最終的決策權,一旦他感情用事決定打,自己是無力阻止的。
其實這一結果也是得益於徐向前長期以來形成的與陳昌浩的共事關係。陳昌浩比徐向前小三歲,卻有共產國際的關係背景,是傳說中的所謂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之一。在兩人長期的軍政搭檔過程中,徐向前運籌帷幄,是四方面軍軍事策略的主要源泉。而陳昌浩勇敢膽大、作風利落,既能鼓動部隊,又能衝鋒陷陣,因此在部隊中威望很高。儘管風頭都被陳昌浩佔去了,徐向前卻毫無怨言,與陳昌浩配合得極好。長此以往,陳昌浩對徐向前具有了一種本能的信任。一般突發軍事事件的處理,陳昌浩習慣先問計于徐向前,而如果事態緊急,常常是立即先按徐向前的意見辦。但如果是陳昌浩自己已經認準的事兒,則他會堅決貫徹自己的決定,不再顧及反對意見。這一情況後來成為造成紅軍西路軍全軍覆沒的重要原因。 。。
第二十四章 張國燾的命令(2)
雖然避免了眼下紅軍的火併,徐向前仍然心情極壞。他躺在床板上,大被矇頭,一句話也不說,甚至忍不住在無人時哭了一場。陳昌浩則回想起事情的經過,心情變得越來越糟。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不時地說些難聽的話表達對中央氣憤的心情。在這期間,中央來了電報,要求兩人率隊北上。但陳昌浩南下之意已定,再也不考慮中央的要求。他將自己的決定分別報告給了黨中央和張國燾。
就象是一場惡夢,蘇鳳帶領女紅軍們又踏上了草地。女紅軍們的腳步都無比地沉重,來時草地給她們的身體和心理帶來的創傷都太深了。她們都非常不願意再向回走過那來時用慘痛代價才征服過的路途。
不過,向回走時的條件比來時要好得多:在包座地區她們都得到了較好的補給,因此她們帶的給養也比來時要充足的多。而且在這次向回走之前,由於中央領導之間的爭執,部隊停留休整的時間較長。這對於身心都極為疲憊的紅軍來說,成了一個難得的休整時機,戰士們的體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另外,由於大家對比第一次都有了許多過草地的重要經驗,準備工作的針對性較強。這些讓帶領隊伍行軍的蘇鳳對由北向南再次穿越草地倒是很有信心,讓她煩悶地是聽說了張主席與中央領導之間的矛盾。
四方面軍的隊伍中流傳著中央紅軍私自逃跑的說法,這讓蘇鳳心裡很難過。這些流言由上而下地傳播,逐漸地成為大家可以公認的觀點。而反對的意見雖然也有,卻不能公開說。蘇鳳無法阻止這些說法,她只能儘自己的力量管好部隊,希望能夠在新的任務中重新振興四方面軍。她按照前委的要求,帶領部隊向大金川一帶的馬塘集結。
就象右路軍中的四方面軍部隊一樣,九軍也受命從阿壩向大金川流域集結。
啟程之前,李正榮的連隊又做了些調整,連長秦浩和指導員孫德龍分別升任了營長和教導員,他們將各連隊和新徵收的少年紅軍都集中在了九連。副連長吳小春被任命為連長,傷愈歸隊的王天虎被任命為副連長。新來的指導員是李正榮認識的楊天慶,他是個學生出身有文化的幹部,槍法又很好,對他的任命讓李正榮很高興。何洪福做了二排長,而李芳武和李思貴也都被提為副排長。
王天虎現在變得更瘦了。幾次受重傷讓他大大地丟失了元氣,變得皮包骨頭。只是他那雙原本昏暗無光的眼睛,還是能夠在他憤怒時變得炯炯有神,迸射出令敵人心驚膽戰的殺氣。他和李正榮很久未見面,見面後竟然沒有話說,只是上來拍了一下李正榮的肩膀,這就是他最親密的動作了。李正榮對他又能恢復身體感到欣慰,心裡又想到別人對王天虎的評價是“有九條命”。
李正榮也聽到了一些與中央有關的議論。對於他們這支大部分戰士還是少年的連隊來說,大家對領導之間的爭議並不太搞得清楚,只是作為閒話的談資,但主要的觀點仍是向著四方面軍自己的領導。有時流言傳得過於離奇了,領導就會出面批評幾句。另外有些平時就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幹部,雖然感到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但是也不好在大多數人激動的情緒下談論自己的疑惑。南下本身給部隊帶來了最實際的消極影響,因為他們不得不再次穿過草地。
這次過草地是向南,氣候已經是八月的中下旬。秋風蕭瑟,寒氣凜冽,草地上的草已經變黃了。紅軍上次走過草地時留下的痕跡還有很多都清晰依然,讓回程的紅軍戰士心驚。有些上次路上犧牲的紅軍戰士,即使是收容隊也無力安葬,只能堆放在用樹枝臨時搭建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