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兒子,卻指揮了可能是唐朝最出名的一次戰役,這就是“李愬雪夜入蔡州”。李愬是李晟的第八個兒子。
李晟兒子挺多,有十幾個,很多都做到了高官,基本上都在各個藩鎮做節帥。史書上說李家嫉惡好善,治家也很有禮法。願、憲、愬、聽四子皆任節度使。並評價說,這是“大忠所庇,斯聖神之報應也”。
其實都應該托賴他們父親李晟。因為這些兒子基本上都屬於“驕奢淫逸”之徒,都有點二世祖。其中第十個兒子李聽做過十個藩鎮的節帥,收受賄賂,賦斂百姓,窮奢極欲,無所不為,最後居然還能官居一品,得以善死。史書上也不禁感嘆:“非西平(李晟封爵西平郡王)之遺德,焉能及此乎!”
其他兒子也大多類此。老大李願做高官,一事無成,“務在聲色,不計其餘”。第十一子李惎“累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沉湎酒色,恣為豪侈,積債至數千萬”。其實這種狀態很正常,高官顯貴之家,往往無德無才,多敗家子。
這裡面,李愬算是一個另類。李晟內寵很多,李愬的母親大概出身不高,估計是個八姨太之類的,而且很早就死了。在李晟這麼多兒子中,李愬基本上屬於沒什麼地位的一個。這點在後來做官的時候,很明顯看得出來。他在做刺史的時候,因為管理工作特別出色而受到過嘉獎,應該說是很有能力,但他一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職位徘徊,大多是卿監和東宮官。
可正是因為他在李晟眾多兒子中沒有什麼地位,所以反倒成就了他。他從小發憤圖強,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與其他兄弟們驕奢淫逸完全不同。他一方面潔身自好,另一方面又“有籌略,善騎射”,可謂有德有才,有勇有謀,是個非常出色的人物。
雖然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但元和年間在朝廷攻打淮西鎮的時候,他終於脫穎而出,成就了一個傳奇,維繫了家族的將門威風。
元和是唐憲宗的年號,憲宗是德宗的孫子(中間的順宗做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他一上臺,就完全改變了德宗的作風,積極謀求平定跋扈割據的藩鎮們。到了元和十一年(816),這個計劃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平定淮西。
淮西是淮南西道的簡稱,治所在蔡州(今汝南),常領申、光、蔡三州,位於今河南南部一帶。淮西地處中原腹地,位置很重要,一直是個老牌的強藩。早在德宗建中年間,李希烈就曾在淮西叛亂稱帝,後被手下將領吳少誠幹掉,算是平定了叛亂。但淮西鎮的這些將士,這些割據的基礎,根本就沒有動過,只不過換了一個頭子而已。到元和十一年的時候,吳少誠死,兒子吳元濟很想繼續世襲下去。淮西的割據狀態幾乎已經保持了六十年之久,整整有兩代人的時間了,老百姓只知道有節帥,而不知道有皇帝,“雖在中原,心如貊異”,割據的基礎與河北幾乎沒有什麼分別。對唐朝廷和唐憲宗來說,這塊骨頭是異常的堅硬,但不啃不行。
可這一啃就是四年時間。雙方就這麼僵持,實在是耗神費勁。以至於後來宰相裴度也忍不住親自上前線督戰,出發前辭行,裴度對憲宗說:“臣誓不與此賊俱生”,“若賊滅,則朝天有期;賊在,則歸闕無日”。如果不搞定淮西,那俺死了也不回來!這簡直就是生死狀。
九、父子名將(2)
就在這樣看似遙遙無期的對峙中,一直不聲不響的李愬突然帶來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突破:奇襲蔡州成功,俘虜吳元濟!而且是一場幾乎兵不血刃的成功。淮西就這樣給非常戲劇性地消滅了,唐王朝取得了元和時代最為關鍵的一次勝利。
可以說,“雪夜入蔡州”這一役,無論從重要性,還是從精彩程度來說,都是唐後期戰役中首屈一指的。單憑這一戰,也足以讓李愬名垂青史。事實上,李愬基本上也就幹了這一件漂亮的事情,此後的他並沒有什麼讓人驚訝的成就。
當然,雪夜入蔡州的成功,並非幸致。他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從一開始,他就打定主意,準備搞奇襲。其實這招也是他父親李晟的拿手活,當年奇襲定秦堡,著實是一樁奇功,非常精彩,只是重要程度不高而被人忽視。作為兒子的李愬對這個戰役一定是爛熟於心,他就是要照樣來一次奇襲。
所以,李愬主動請纓,要求去當唐鄧節度使。唐鄧位於淮西的西邊,一直戰鬥力不強,而且曾大敗於淮西,所以素來被淮西軍所蔑視。與此相反的是淮西的東部,陳許節度使是個強藩,戰鬥力特別強,而且節度使李光顏一直積極進取,是淮西最大的勁敵。
李愬要的就是低調,所以唐鄧節度使是最佳選擇。他一到任,根本不整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