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斯·葉利欽和俄羅斯共和國議會領導層立刻站出來反對政變。幾天之後,政變失敗了,戈爾巴喬夫回到了莫斯科。然而,權力現在已完全從戈爾巴喬夫和聯盟政府手裡轉到了葉利欽之手。四個月後,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其他14個共和國也紛紛宣佈獨立。
1990年春夏和初秋,戈爾巴喬夫和他的社會主義改革計劃已走入死衚衕。鮑里斯·葉利欽變得越來越強大。他和他的支持者們要求蘇聯採納“500天計劃”,而這無疑意味著社會主義的終結。聯盟政府權力銷蝕殆盡。經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為了阻止這些相反趨勢的發展,1990年10月,戈爾巴喬夫更換了他的政治盟友。正如我們在第5章所看到的,戈爾巴喬夫於該月站出來反對“500天計劃”。他公然拋棄了他那些更富自由色彩的顧問,例如雅科夫列夫和謝瓦爾德納澤,而轉向那些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贊成保留聯盟、主張維持社會秩序的顯然更為傳統的人。1990年12月,戈爾巴喬夫任命鮑里斯·普戈為內務部長,根納季·亞納耶夫為副總統。在總理雷日科夫1990年12月得心臟病之後,戈爾巴喬夫任命瓦連京·帕夫洛夫接替他的位置。這三個剛剛被任命的人都是所謂的“強硬派”。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用辭職和提出專制的危險正在來臨的警告來作出回應。1991年1月10日,戈爾巴喬夫警告立陶宛議會,他將行使總統權力指責立陶宛正在“復辟資本主義秩序”。不久之後,蘇聯內務部部隊佔領了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各種政府建築,而這些行動,戈爾巴喬夫既沒有表示過支援,也沒有加以譴責。
1991年3月初,戈爾巴喬夫突然向贊成資本主義的大股勢力發動進攻。他攻擊“民主派”是“典型的右翼反動派”,指責他們鼓吹“走資本主義社會道路”。然而,就像我們已經看到的,就在1991年3月這個月,戈爾巴喬夫的威信進一步下降了。再一次發生的礦工罷工,破壞了他的統治的合法性。撤銷葉利欽俄羅斯議會主席職務的企圖給自己惹火上身,反而使葉利欽的地位更鞏固了。對於戈爾巴喬夫來說,唯一的亮點是該月的全民公決得以透過。1991年4月,戈爾巴喬夫看到自己鬥不過葉利欽,便再次改變策略,但這次更讓葉利欽得勢了。
現在,葉利欽優勢在握,或者也許是考慮到3月全民公決對聯盟的認可,他提議和戈爾巴喬夫以及其他共和國領導人就簽署新的聯盟條約舉行談判。戈爾巴喬夫接受提議,於是“9+1”談判開始了。1991年4月23日,九個共和國的領導人簽署了一項聯合宣告,呼籲簽訂一項新的聯盟條約,它將在保留某種聯盟形式的基礎上賦予各個共和國實質性的權力。葉利欽因此放下了原來對戈爾巴喬夫的嚴厲批評。
現在,戈爾巴喬夫又把進攻的矛頭從“民主派”指向了“強硬派”。1991年7月,他在一次中央委員會會議上透過了一個新的、自由的《共產黨章程》草案,從而激怒了保守派。這個月之後,聯盟條約談判在新條約的具體細節上達成一致。沒有參加談判的六個共和國之一的亞美尼亞,宣佈它也希望重新參加談判。新條約的簽訂準備於1991年8月20日舉行。
1991年8月政變的直接原因,正是即將到來的聯盟條約的簽訂。看來,政變策劃者只是在宣佈政變的前兩天才開始聚會的。他們把聯盟條約看作是聯盟國家的最終解體。政變領導人除了戈爾巴喬夫本人之外,實際上包括了他的政府中的全部高階官員。其中主要有:副總統亞納耶夫、總理帕夫洛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國防部長亞佐夫、蘇聯陸軍總司令瓦連尼科夫將軍,甚至包括戈爾巴喬夫的首席秘書博爾金。 。 想看書來
1991年8月政變及其後果(2)
為了保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政變領導人同時指出,他們將制止向資本主義下滑的趨勢。他們譴責“奸商越來越多”,認為“人民應該決定什麼樣的社會制度應當存在,但他們的這種權利正在受到剝奪”。他們呼籲保護勞動人民工作、教育、保健和居住的權利。但是,他們沒有提到共產黨。他們是在政府而不是在黨的名義下采取行動的。所有的政變領導人都是政府官員,而不是黨的領導人。
在政變領導人的正式宣告中,正如他們在政變第一天的新聞釋出會上所說的,他們將盡力向蘇聯人民保證奉行戈爾巴喬夫開始實施的改革方針,支援經濟多樣性,包括“私營企業”的作用。政變領導人之一、國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亞歷山大·季賈科夫堅持認為,“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政策是不可扭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