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體制最重要的非社會主義特徵。
儘管存在工人階級在蘇聯體制中並沒有真正支配其經濟和政治命運這一事實,但這一制度確實具有某些典型的社會主義特徵。其中之一,就是國家(和集體)對全部生產資料在實質上的所有,這意味著任何一個階級都不能僅僅憑藉財產權就獲得收入。在蘇聯體制中,合法的收入只來自工作。蘇聯體制是歷史上第一個致力於建立企業非資本家所有的現代工業社會制度。
透過計劃手段調節經濟,是該制度中另一個社會主義因素,計劃確實帶來了某種經濟效益,這和社會主義者的期望相符合,它們包括不再有周期性的衰退或蕭條,經濟增長十分迅猛(我們將在下一章對此詳加探究)。由於企業之間不再有競爭,在諸如技術資訊共享和管理方法共享之類的合作方面,其範圍之廣泛,是資本主義制度望塵莫及的。是經濟計劃,而不是對利潤的追求,推動著生產。雖然是上級政治機關的需要決定著計劃的內容,但它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為使用而生產”的形式,而不是為利潤而生產的形式。
由經濟計劃所帶來的充分就業,是該制度的另一個社會主義特徵。自30年代早期之後,蘇聯實際上就不再有大量的失業了。相反,卻全面出現了典型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在蘇聯體制中,不僅找工作很容易,而且一旦工作,就會有高度的保障。工人很少被解僱或開除。這不僅意味著工人有很高的個人收入保障,而且意味著一旦斯大林恐怖時代結束,工人對工作就會享有極高的非正式選擇權。在名義上,企業管理者擁有巨大的權力,但在實際上,由於勞動力短缺,歷來就幾乎沒有解僱過工人,因此管理者不得不考慮工人的要求。這導致了比資本主義企業裡更小的工作強度,上級經濟計劃者經常抱怨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力去迫使工人更賣力地工作。
提供給大眾的公共服務範圍廣泛,這是蘇聯體制的另一個社會主義特徵。它們包括免費教育(直到給予有資格的人們以高等教育)、收費極低的兒童保育、租金極低的住房、便宜的休閒度假、免費醫療、穩定的養老金等。在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中,例如在瑞典和挪威,當權的各個社會民主黨,雖然並未觸動這些社會的資本主義基礎,但也已制定了同樣的給予勞動者公共福利的施政綱領。然而,在這些社會民主的福利國家中,資本家所資助的保守政黨由於受到來自國際競爭的壓力,不斷要求解除或壓縮社會福利。在蘇聯體制中,並不存在這種挑戰社會福利的呼聲,擬定的綱領也不會遭到削減,而這在資本主義福利國家中卻是週期性的遭遇。
雖然我們不應該根據一種社會制度的官方意識形態及其純粹的形式來評判它的本質,但蘇聯體制的官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實起著一定的作用。由於蘇維埃國家被認為是工人的國家,因此各級蘇維埃都有一些不可小視的工人(和農民)代表——這一結果也有利於黨對它所代表的階級加以控制。雖然蘇維埃並不握有實權,但這畢竟給工人帶來了一定的地位和尊嚴——這一結果,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曾激起了某些知識分子的怨憤。
為了與社會主義價值觀保持一致,金錢收入的分配在蘇聯體制中比在資本主義制度中顯得更加平等,至少在斯大林時期之後是如此。一種叫做“十分位率”的全國通用的評估收入不平等的標準,把最富有家庭(約10%)的總收入,與最貧窮的家庭的總收入加以比較,從而測算出收入差距。一項由西方一流專家開展的調查顯示,蘇聯1967年的十分位率是。這意味著最高收入家庭所得是最低收入家庭所得的倍。相比之下,美國和法國的十分位率卻都是,達到蘇聯的三倍半之多。考慮到蘇聯體制中沒有財產收入,這一結果並不那麼令人驚奇。然而,正如下面我們將看到的,金錢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並不能反映高階官員享受特殊津貼所造成的不平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蘇聯體制的非社會主義特徵(1)
與蘇聯體制的社會主義特徵相伴隨並交織在一起的,同樣還有一些重要的非社會主義特徵。其中一些是中世紀封建的殘餘,另一些則類似於資本主義。
蘇聯體制最明顯的非社會主義特徵,是少數黨—國精英壟斷政治權力。斯大林時代採取的是一種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統治形式,其對全知全能領導人的崇拜,和中世紀的君主政體如出一轍。斯大林之後,政治制度演變為一種更為現代的寡頭政治。即使是後斯大林時代這種更溫和的政治制度,也是專制的,它無視蘇聯人民基本的公民權利和政治自由。蘇聯人民沒有言論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