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沒能留在原地見證這一幕。
“王老師,你真的要把影片上傳嗎?”趙曉龍說到這個的時候,仍然顯得有些痛苦。
自己霸氣的高中生涯因為這一個汙點,會被整個摧毀啊!
王庸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反問:“為什麼不?這是做好事又不是做壞事。如果好事都不敢給別人看,那還有什麼是能給人看的?”
“可是……別的老師教導我們做好事不留名,我看還是別上傳了吧。我這人不喜歡張揚。”趙曉龍狡辯道。
王庸卻是擺擺手,認真道:“別的老師是別的老師,我是我。我的原則就是做了好事就得大肆宣揚,讓別人知道。子貢贖人跟子路受牛的故事你聽過沒?”
趙曉龍搖搖頭。
他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差生,別說這些課本上沒學過的典故,就算是學過的他也記不住。
“春秋末年,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後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僕了。而另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趙曉龍聽得大惑不解,舉起手問:“為什麼不收錢反而是壞事,收錢反倒成了好事呢?”
王庸讚許的衝趙曉龍一笑,說:“你問到關鍵點上了。這就是我之所以說做好事就得宣揚的原因。因為子貢錯在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拔高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就使的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我贖了人要不要賞金呢?如果要,別人就會說我道德不如子貢。如果不要吧,白白賠了贖人的錢。你說這樣下去,還會有人願意再贖人嗎?”
“不會了,換我也不會。子貢這種人就是太裝比。”趙曉龍立馬回答道。
“沒錯,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兩種做法只會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讓道德尷尬,讓普通民眾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所以道德應該是一個每個人都能做到,卻又無損於己而利於人的東西。做了好事能夠得到誇讚,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人們才會有動力去做好事。就像是這些年高調炒作慈善的某人,大家都罵他炒作。可是隻要是真的做善事,高調一些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聽罷王庸這番話,趙曉龍若有所悟。
片刻後對王庸道:“王老師,今天的影片你儘管上傳吧,我從上學來一直都是別人眼裡的壞孩子,這次倒是真的想體驗下好孩子是什麼感覺呢。”
“孺子可教!行了,天不早了,回家吧。注意安全。以後不要再跟那些不良青年來往了,要是遇上他們為難你,給老師打電話,老師罩你!”王庸怕拍趙曉龍,說。
“真的?”趙曉龍眸子裡射出一道亮光。
王庸的厲害他是切實領教過了,如果有這麼一位老師罩著,趙曉龍想想就激動。
“當然是真的,前提是你不再犯錯。”
“絕對不會了!王老師再見!”
趙曉龍鄭重保證道,轉身走了。
王庸欣慰看著趙曉龍背影,內心充滿成就感。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不是看他教育出了多少名人,而是看他教出來多少好人。
讓一個即將走歪的學生走回正路,王庸值得驕傲。
當然,為了防止趙曉龍舊態復燃,上傳那段影片還是很有必要的。
回到家後,王庸就利索的將影片上傳到了一中校內論壇。
果然如王庸猜測,不出十分鐘下面的留言就破百了。
功勞主要還是源自王庸的標題——學校霸王想不開,竟扶老奶奶過馬路。
這麼吸睛的標題肯定立馬成為焦點話題,當其他學生看見是趙曉龍後,一個個都笑開了花。更有被趙曉龍欺負過的同學直接開罵了,說趙曉龍是在作秀。
王庸看完留言,順手又開一新帖——《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壞學生就不能做好事嗎》。
這個帖子同樣成為當天論壇的熱門話題,一干學生為了這個話題爭論的天昏地暗,以至於後來直接成為一中辯論比賽的題目。
趙曉龍成了網紅,而在另一個國內知名音樂論壇上,尹夏同樣也紅了。
只是趙曉龍的紅多少帶點嘲諷意思,尹夏的紅卻是實打實震驚了一圈業內人士。
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