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頁)
好了。真如你所說放任不顧的話,我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
“得,弄半天我成沒良心的了。行了,我馬上給你辦。”徐子泰悻悻掛掉了電話。
眼中卻是掩飾不住的高興。連白靜這種算不上朋友的人王庸都樂意幫助,哪天他遇見危險,王庸豈不是更會趕來了?
這個朋友卻是沒白交!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市立醫院內,王庸正坐在病房外的長椅上,沉思著什麼。
他對徐子泰說的那番話並非是故作清高,如果白靜跟王庸毫無瓜葛,王庸未必會施以援手。可畢竟白靜的出走是王庸一手造成的。王庸當初不逼迫白靜,白靜或許還在當著她的小三。
當小三是道德問題,卻不能算什麼惡行。如果因為這點白靜遇害,王庸肯定會內疚的。
之前王庸在對話中提到一個典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就跟王庸現在面對的情形極為類似。
《世說新語》載,晉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受牽連,為了請罪王導跪在宮殿門前等候皇上發落。這時周青進宮,王導希望周青能替他說些好話,便小聲對他說:“伯仁,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結果周青就當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等他從宮裡出來,已經喝得暈乎乎的,王導和他招呼,他還是不理不睬,一邊走還一邊嘀咕:“今年殺賊子,取個斗大金印……”
後來王敦作亂成功,總攬朝政,要收拾周青。遂詢問王導:“周青也算是個人才,是不是給個官噹噹?”連問了幾次,王導因想起周青曾在宮門口不幫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語。王敦見他這樣就眼中兇光一閃:“如果不配為官,那麼應該殺掉!”王導還是沉默。於是,周青被殺害。
等到後來王導整理奏摺的時候,才發現當初周青寫給皇上為自己求情的摺子。又聽說那天自己跪在宮門時,周青一進宮就在維護王家全家,只不過沒有在他面前表示出來而已。王導這才後悔莫及,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
王庸不想當王導,雖然大家都姓王。
“王大哥?你怎麼了?”這時候安然卻推開門走了出來。
安然恢復的相當不錯,已經可以下床行動。有孫藏龍那根人參的輔助,氣色也好了很多。臉蛋水靈靈的,又滑又嫩,王庸以前只見書上形容女人面板跟雞蛋清一樣嫩白。現在才真正知曉了確實可以達到那種程度。
王庸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頰,暗道自己是不是也該整兩根人參補補?
“沒什麼,接了個電話而已。”王庸掩飾道。
可安然銳利的眼神卻直勾勾盯著王庸,顯然並不認可王庸這個答案。
從王庸一進醫院那刻起,安然就覺得王庸有哪裡不對勁,可就是說不上來。
現在王庸打了個電話,那種不對勁更加明顯了。
王庸心裡嘆息一聲,他知道安然看出了自己情緒不對。不過也好,正好可以藉助白靜這件事掩飾緬境之行。
於是王庸裝作無奈的樣子,拍拍腦袋,說:“好好好,我投降。走吧,咱們回病房,我說給你聽。”
於是兩人回到病房中,王庸扶著安然躺回病床,這才一五一十將白靜的事情講了一遍。
連之前威脅白靜指證徐子安的事情也沒隱瞞。
安然聽罷旋即眉頭一皺,不過稍後就舒展開來。
“王大哥,你做得對。如果你放任不管的話,我反而會看不起你。因為這種事情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本性,這說明王大哥你本性是善良的。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這才是我認識的王庸,這才是王鴻瑾的孫子。”安然眼睛一眨,說。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想不到你竟然知道這句話。”王庸微微愕然,說。
這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後世國學家們評價孔子,都說單聽這八個字就足以證明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了。
所謂成性存存,要結合孔子的上一句話來理解。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就是說天地萬物的執行都是有一個規律的,成全萬物的本性,保證萬物的存在,從本心出發,明心見性,便能觸控到“道”的門檻。
跟佛家的“如如不動”,道家的“象帝之先”一個意思,都是主張人性要回歸根本,回到最初的那個起源。
這一點,卻又跟王庸先祖王陽明的心學觀點不謀而合。王陽明也認為“心即理”,找到本心從本心出發,那產生出來的想法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