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就這樣說。
徐向前、周純全、李先念等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都急忙趕上前來,說道:“張主席不 要急。快坐下,休息一下,有話慢慢說。”
“陳昌浩變了… ”張國燾滿腹怨氣,講起了他與陳昌浩在岷州會議上的爭論。接著, 他向沒有參加岷州會議的徐向前等人片面宣傳他的西渡黃河主張,他流淚了,並且哭得很傷 心,嗚咽著:“我是不行了,到陝北準備坐監獄,開除黨籍。
紅四方面軍的事情,中央會交給陳昌浩搞的。“
接著,張國燾提出了一套西渡黃河,搶佔永登、紅城子地區作立足點的方案。
徐向前比較了兩個軍事行動方案,認為張國燾的意見不是沒有道理。他分析情況說: “我們紅四方面軍已是3過草地,消耗很大,疲勞不堪。裝備簡陋,每個戰士的子彈一般僅 有10發左右,最多的也就20多發。如果開進到西蘭通道那種便於敵人運動的地區,與優 勢裝備的胡宗南部隊決戰,顯然無取勝把握。弄不好,部隊會被壓到黃河以東、西蘭通道以 北的地帶,這樣敵人卻有利於全力北向,對付紅一、紅四方面軍。”
根據張國燾提出的方案,徐向前等人對著地圖,反覆磋商,當場作出如下部署:紅四方 面軍以2個軍從永靖、循化一帶渡過黃河,搶佔永登、紅城子地區作為立腳佔;以1個軍暫 時留在黃河渡口附近活動,吸引和牽制青海的馬步芳部隊;以兩個軍繼續佈防於漳縣、岷州 地帶,吸引胡宗南部南下,爾後以這3個軍再渡河北進。主力出靖遠、中衛方向,配合紅一 方面軍西渡黃河,共取寧夏。
9月19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奪取寧夏問題作重要發言。致電賀龍、 任弼時:“3個方面軍須迅速統一指揮”。下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致電朱德、張國 燾並轉任弼時、賀龍,指出:向寧夏及甘西發展,重點在寧夏。寧夏是整個西北之樞紐,且 國際來電說紅軍到寧夏後會給幫助。並針對張國燾要紅一方面軍單獨攻擊寧夏及紅四方面軍 西進的錯誤主張,指出:紅一方面軍獨攻寧夏會顧此失彼,使進攻寧夏計劃失敗,也會使你 們攻甘西的計劃失敗,只有集中佔領寧夏才可避免失敗。“奪取寧夏打通蘇聯,不論在紅軍 發展上,在全國統一戰線,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戰上,都是決定的一環。”
9月21日,毛澤東等人覆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等,指出:統一指揮十分必要,我 們完全同意任弼時、賀龍、劉伯承、關嚮應4同志的意見,以6人組織軍委主席團,指揮3 個方面軍,因周恩來準備去南京談判,軍委以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赴前線與朱德、張國 燾、陳昌浩一起組成軍委主席團,主席團地點設在同心城附近為宜。
即在這天晚上,張國燾在沒有取得朱德同意的情況下,即發出部隊停止北進、掉頭向西 的命令,然後將這個部署計劃再電告朱德。
張國燾並沒有甩手不幹。
“所有未經我簽字的電報一律不準發出,請你們絕對負責!”張國燾向紅軍總部通訊部 門發出了密電,意在切斷朱德與陝北和各方面的聯絡。
朱德原先以為張國燾先去漳縣是組織部隊北進執行靜會戰役計劃,卻沒有料到他在表了 態的岷州會後又出爾反爾,仍然堅持西進。新的分歧使朱德感到事情發生得非常突然。他在 知道這一訊息後,立刻讓陳昌浩先走一步到漳縣,一面電告中央:“我是堅決遵守這一原 案,如將此案推翻,我不能負此責任。”
朱德這時的處境真是太困難了,既要團結張國燾,又要執行中央的指示,除此之外再沒 有別的好辦法。一夜都沒有安睡的朱德在22日凌晨3時,揉了揉脹紅的雙眼,捻亮油燈, 親擬電文:“國燾同志電悉,不勝詫異。為打通國際路線與全國紅軍大會合,似宜經靜、會 北進,忽聞兄等不加同意,深為可慮”。“靜、會戰役各方面均表贊同,陝北與紅二方面軍 也在用全力策應,希勿失良機,黨國幸甚。”並提議在漳縣再次召開西北局會議,續商大計。
接著,朱德又擬出了致中共中央和在隴南的紅二方面軍賀龍、任弼時、劉伯承電報,通 報情況。通知參加過岷州會議的西北局成員兼程趕赴漳縣開會。
朱德擬完3封電報稿,立即送到電臺,不料電臺竟拒絕發出,說:“張主席有指示,沒 有他簽名的電報一律不發。”
“我難道連發電報給中央的權力都沒有?我這總司令何以指揮部隊?”朱德責問。
“不能發,不能違背張主席的指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