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員,第五、六、七屆常委,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自1979年起任民革第五、六、七屆中央副主席。
'26' 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長沙人。1923年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後考入程潛先生創辦的陸軍講武學校,隨之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後參加東征、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5年4月被授予國民黨中將軍銜。“七七”事變後,他率部開展抗日鬥爭,在中華民族處在危亡的關鍵時刻,為保衛祖國作出了重要貢獻。1946年後,任國民黨軍隊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等職,參與醞釀和籌商程潛先生起義的一系列重大事宜,並列名於起義通電之中。後在香港與黃紹竑、劉斐等40餘人發表宣告,宣佈與蔣介石集團決裂。後轉阿根廷盡�獺�1963年赴美國定居。1991年初從美國回國定居,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會長,全國政小�氖紛柿銜�被岣敝魅巍5諂摺�私烊���…常委。 。。
張廉雲 我們這些民革老黨員們(11)
'27' 宋希濂(1907—1993) ,湖南湘鄉(今雙峰縣)人。1921年考入長沙長郡中學,多次參加湖南學生示威活動,與同學曾三創辦《雷聲》牆報,撰寫多篇抨擊湖南軍閥趙恆惕的文章。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參加東征、北伐,由排長升為連長、營長。1927年赴日本千葉步兵學校學習, 1930年歸國,軍中任職,駐紮南京。後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所在部隊後編入遠征軍,在滇西緬北抗擊日軍,取得勝利。後任西北行轅參謀長、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等職,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12月被俘。1959年12月特赦。後任全國政小�氖紛ㄔ薄⑷���…第四屆委員、第五至第七屆常委。1980年旅居美國後;垂暮之年,奔波於大洋兩岸,廣泛聯絡海內外黃埔同學,後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
'28' 蔡文治(1911—1994),湖北黃岡(今武漢市新州區)人,國民黨陸軍中將。在武漢第二中學畢業後,棄文就武,自費東渡日本,進入士官學校學軍事。“九?一八”事變後,憤而回國,插班進入黃埔軍校第九期就讀,畢業後分派在陸軍第十三師,先後任初、中級軍官。1935年,進陸軍大學第十三期學習。1937年,越級選任大本營(後改稱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上校科長,後又破格提升為少將科長、處長。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作戰計劃。1943年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中、美、英開羅會議。曾任浴��啦孔髡教�ぁ:笤陡昂M猓�輝僮匪娼�槭��1980年後多次回國訪問,促成黃埔同學會的建立。
'29' 鄧文儀(1905—1998),字雪冰,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1925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大學學習。1928年任總司令侍從參謀,有“出身於蔣介石侍從室”、“朝夕不離蔣中正左右”之說,後任蔣介石的秘書處第三科,即諜報科(後改制成軍統)科長,專門對中共進行訴奸防諜的任務。1932年,鄧是剛成立的藍衣社主要成員,是“十三太保”之一,接任者是戴笠。解放前,鄧任政工局局長。去臺灣後,鄧當選為中常委和國民黨“黨校”(革命實踐研究院)代主任,國民黨內地位頗高。
'30' 覃異之(1907!�1995),廣西宜山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1928年入南京中央軍校學習。曾任國民黨政府軍52軍參謀長、195師師長、52軍副軍長、軍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東北行政長官部第八兵團副司令,南京衛戍司令部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在香港起義。建國後,歷任水利部、水利電力部參事室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任委員,北京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四、七屆全國政小��保�諼濉⒘�烊���…常委。著有《第五十二軍臺兒莊抗戰盡��貳ⅰ痘破醫ň�貳ⅰ妒孀邛痰忍鋼猩澆⑹錄�貳ⅰ逗庋舯N勒角昂蠡匾洹貳ⅰ督�…國與青年軍》、《中國駐印軍始末》(與人合著)、《古北口抗戰紀要》(合著)等,遺作編入《覃異之回憶錄》。
'31' 孫越崎(1893…1995),浴��棍瑁�憬…紹興人。 1913年,入上海復旦公學,畢業後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礦冶科。“五四”期間,作為北洋大學學生會會長,積極組織天津學生罷課遊行,被校方開除。盡�淘�喟鎦���氡本┐笱Э笠畢笛�埃�笥衷諉攔�固垢4笱Ш透緶妝妊譴笱а芯可�荷鈐歟�⒌接ⅰ⒎ā⒌隆⑺盞裙�疾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