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許多講究。說不定那女孩會認出你是中國人,遠道來的客人,她會請你喝茶,那就麻煩了。”
“那趕快離開。”楊度笑著說,“我端著茶碗,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喝哩!”
二人走出人圈,田中老夫婦正站在一邊,對著遠處指指點點,顯然是在等他們。
“楊先生,中國有櫻花嗎?”千惠子仰起面孔問楊度,那白裡透紅的面孔夾在花叢中,簡直令楊度分不清哪是櫻花哪是她的臉。楊度突然想起兩句唐詩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遂答道:“我們中國沒有櫻花,但有一種花也可以和櫻花比美。”
“什麼花?”千惠子興致濃厚地問。
“桃花。”楊度答。他想起了石塘鋪仲春的桃花來,動情地說,“在我們家鄉,幾陣春風春雨過後,山前山後的桃花都開了,很是好看。”
石塘鋪的粉紅色的桃花,在最旺盛的那些日子裡,也會給周圍的田野農舍披上一幅綵緞。但楊度心裡當然明白,再好看的桃花,也無法跟眼前的櫻花相比。首先是這種氣勢:綿延廣闊,一望無邊,枝幹偉岸,直插雲天,令桃花黯然失色。其次是賞花者之普遍,情緒之濃烈,更是中國民眾所不可思議的。石塘鋪的桃花盡管嬌豔耀目,卻無人賞識。這真是美景的最大悲哀!此時的這句話,與其是在稱讚桃花,不如說是在懷念故園。
楊度這番複雜的心緒,千惠子根本想不到。她興趣盎然地說:“是的,我雖然沒有去過貴國,但我想象得出貴國桃花盛開的時候一定要比這櫻花好看。”
《楊度》第六章 亡命扶桑(33)
“你如何想象得出?”不知是被千惠子這極有禮貌的回答所感動,還是因為櫻花旁的她因這句話而更顯得美麗,楊度很想與她多說些心裡話。
千惠子想了一下說:“貴國有許多文人筆下的桃花都很美,特別是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 》,更是把個世外桃源寫得令人神往。”
“《 桃花源記 》你也讀過?”在異國他鄉遇到一位又美麗又愛中國文化的女子,楊度的心裡暖融融的。“你能記得中間的幾句嗎?”
“開頭的那一段我可以背得出。”千惠子不無自得地說。
“那就背一背給我這個老師聽聽。”楊度笑著說。
“好。”千惠子思索了片刻,背道,“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千惠子,你在楊先生面前背《 桃花源記 》,不是班門弄斧嗎?”田中老先生哈哈大笑起來,打斷了孫女的背書聲。
“爺爺,這不是班門弄斧,這是讓老師測試測試我的漢學基礎。”千惠子說完,又望著楊度,“楊先生,你說是嗎?”
“對,對。”楊度頻頻點頭。“不要背下去了,你的漢學基礎很好。”
“謝謝!”千惠子高興地說,“‘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八個字勾畫出來的畫面,就夠令人嚮往的了。”
“好是好,可惜,陶老夫子筆下的這個桃花源,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哪比得上貴國,‘鮮美’‘繽紛’就在眼前,無須文人去虛構。”楊度突然想到自己貧困落後的祖國,與羈旅中所見的日本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一股悵惘湧出,心頭頓時緊縮起來。面對著這幅瑰麗的賞花圖,不由得思緒萬千。
前面橫著一道小溝,千惠子攙扶著奶奶小心地邁過去。楊度要來扶田中,老先生擺擺手,敏捷地跨過。小溝這邊的櫻花似乎更繁茂,樹上的花朵一簇挨一簇,一層靠一層,紅白閃亮,光彩耀目。樹下堆積著飄落下來的花瓣,有的有二三寸厚,雖是落英,卻依然鮮豔嬌嫩,使人有點不忍心踐踏它們。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田中輕輕地哼著,轉臉對楊度說,“貴國龔瑟人先生這兩句詩,寫出了人生一個很高的境界。我與貴國許多留學生交往過,發現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種寧願犧牲自我而為後人造福的精神,真正令我敬佩。”
“老先生,您這話過獎了。”田中這番話,令楊度感激,剛才的一絲惆悵也被它沖淡了。
“來我家與你交往的留學生們,我看得出,都與你一樣,個個既是憂國憂民之士,又是慷慨熱血之徒。貴國有你們這樣的青年,我看桃花源不久就會在貴國變為實實在在的眼前之景。”
田中老先生的善良真誠,使楊度十分感激。十年前,當日本海軍大敗北洋水師的時候,楊度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