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發泡酒的誤會
有人告訴我,如果把一個茶匙懸在瓶子口上,香檳酒的泡沫會保留一整夜。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把這節內容包括進來,不是因為它很精彩,甚至都不是因為它實際可行。把它寫進來是為了強調,當試圖證明或否定某個理論時具有參照對比條件的重要性。
所需的材料
幾瓶香檳酒
一臺電冰箱
一個茶匙
幾個香檳酒杯
要做的事情怎樣把倉鼠變成化石?廚房之內
開啟兩瓶香檳酒,每瓶喝掉一些,然後在其中一瓶的瓶口插入一個茶匙,匙柄下垂,不要讓茶匙碰到瓶裡的酒,如果會碰到,就再喝掉些。另一個瓶子的口要敞開。要想保持真正的控制對比,要儘量使兩個瓶子裡香檳酒的量相當。現在把兩瓶酒都放進冰箱,讓它們過夜。每過一定的時間,就對其進行檢驗,記錄兩個瓶子的發泡情況如何,以及兩個瓶子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別。建議你分別在次日的早晨、午飯時間和晚上進行檢驗,並在以後數日不斷檢查,直到兩個瓶子裡的香檳酒完全沒有了發泡現象。
會看到的現象
在對兩個瓶子的發泡程度進行測評的過程中,需要客觀。但是你會發現,在每個階段的檢驗中,兩個瓶子的發泡狀態是一樣的。尤其是如果你像一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家,反覆進行這個實驗,你更會發現這個事實。作為客觀的測量,你可以看一看讓泡沫抵達杯口需要倒入杯子的香檳酒是多少,不過為了讓這種測量有效,必須保證用同樣的速度向各個酒杯倒酒。
究竟發生了什麼
本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這個“都市神話”狀態的評價,是可以反映出被不具參照對比條件的實驗所誤導的一個經典例項。人們會認為本實驗一開始假設的結論的確是那麼回事,其原因是第二天早晨瓶口插著茶匙的半瓶香檳酒仍然在冒泡。而真正的情況是,不管香檳酒帶不帶茶匙,都會難以置信地連續數日保持冒泡,正如做過的實驗所顯示的那樣。
實驗中,敞著口、沒有茶匙的香檳酒起著對比控制條件的作用,可藉以衡量帶有茶匙的香檳酒的冒泡情況。兩瓶酒發泡程度在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減弱。
因為人們很少同時開啟兩瓶香檳酒,而當把一瓶沒喝完的酒在瓶口上放著一個茶匙儲存起來之後,便把這瓶香檳在隨後幾天意外地長時間冒泡的現象歸功於茶匙的作用。然而現在你將會發現,香檳酒會在三天或更長的時間一直冒泡。
在沒有起參照控制作用的資訊可以用來對比的情況下,把某種意義賦予一些表面上相聯絡的事件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你會經常聽見人們說這樣的事:“我剛剛想到你,電話就響了,還正好就是你打來的,多麼不可思議……”其實這裡並沒有什麼第六感覺,人們在此只不過是忽略了無數次“想到某個人並且電話沒有響”的情況。
附註:
如果做實驗的預算買不了香檳酒,用本地普通的汽酒進行實驗效果也會很好。
虹←橋書←吧←BOOK。←
第2節:麵條之謎
麵條之謎
拿住一根生的義大利麵條(spaghetti)的兩端並讓其彎曲,為什麼麵條總是要斷成三截或更多截?
這的確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按理說,拿住一根生面條的兩端並讓其彎曲直到折斷,應該得到兩截面條。但是,這幾乎從不發生,並且通常是斷成三截或更多截。1995年這個難題在《新科學家》上首次出現,1998年被再次提出。即使這樣,直到2006年問題始終未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曾經讓許多比我們更具智慧的人絞盡腦汁,其中還包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
所需的材料
幾根義大利麵條(生的、乾的)
能夠接住碎麵條的什物
要做的事情
拿住一根生面條的兩端並讓其彎曲直到它折斷。用幾根麵條重複實驗幾次。
會看到的現象
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麵條都會斷成三截或更多截。即使在個別時候似乎只斷成兩截,你也經常會發現有碎渣或碎屑迸濺到廚房的邊邊角角。
。▲虹▲QIAO書吧▲
第3節:究竟發生了什麼
究竟發生了什麼
早在1998年,《新科學家》的一個讀者試著從本現象所涉及的一些問題找出關鍵所在,並幾乎解答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