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頁)
武資格太老,名望太高,一時也不敢動他。這次,馬君武見白崇禧滔滔不絕地講著“三自”政策,還把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也扯上了,心中一時火起,遂插話道:
“白副總司令,‘三自’政策好是好,我看如果再加一‘自’,那就更好了。”
白崇禧一愣,心想這馬老夫子一向和他唱對臺戲,何以今天倒貢獻起建議來了?只得把話打住,問道:
“不知馬先生有何高見?”
“這一‘自’,就是‘自殺’!”馬君武站起來,用手杖使勁戮著地板,大聲說道:“自治、自衛、自給——自殺!”
白崇禧氣得臉都發青了,他是個鐵腕人物,豈容別人反對他的政策,因此馬君武只得辭職走開。白崇禧即令廣西省主席黃旭初兼任西大校長。白崇禧在貫徹他的“三自”“三寓”政策中,雖然專橫跋扈,雷厲風行,但卻頗能以身作則。他提倡廉潔苦幹的精神,自己平日身穿一套粗布灰軍裝,腰上扎條皮帶,戴只灰布軍帽,腳穿青布鞋,象士兵一樣打著人字裹腳。只因他戴著一副無邊近視眼鏡,才象一個參謀軍官,不然便是一個十足的桂軍士兵了。他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從無倦意。不但衣著樸實,吃的飯食也甚為簡單,不招待來賓貴客,不設宴會。白崇禧精明能幹,艱苦奮鬥,手段強硬,在他督率之下,廣西從上而下,刻苦奮鬥,蔚然成風,賭博、貪汙之事極少,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經過幾年的生聚,無論財力、軍力、民力皆得到較大的恢復和增長。在全國一派混亂破敗的形勢下,廣西儼然已成模範之省焉!
有國聯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者贊曰:“假如中國有兩省這樣幹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德國駐粵總領事官阿登伯博士到桂視察商務,亦贊曰:“由梧到豈沿途所見,覺廣西秩序甚佳,各項建設已有顯著之進步。”
日本記者和田濟嘆曰:“廣西有著險峻的地形,慓悍的軍隊,名戰的將領,和大廣西主義的精神,誰想把他蹂躪,我敢說是徒然空想。”
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鬍適評論曰:“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的戀古的反動空氣;廣西給我的第二個好印象,是儉樸的風氣,一進了廣西境內,到處都是所謂‘灰布化’;廣西給我的第三個好印象,是治安。廣西全省只有十七團兵,連官兵共有二萬人,可算是能裁兵了,但全省無盜匪,人民能享受治安的幸福。”
抗日名將蔡廷鍇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對當時經過廣西的情形,亦有記述:“由我這幾天旅行,我得到了一個感覺,從公路我們可以看到,或者說可以推斷廣西、廣東、湖南的政治的成就。在廣西、湖南的公路,都平坦良好,可是一過宜章,踏上廣東地,那就不同了,簡直是初築的路胚,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車時,常把我們拋起與車頂相撞,討厭極了。廣東亦不比廣西、湖南窮,正相反,廣東是南方最富的省,器具、材料並不比別省缺乏,這種破爛的公路,實顯現了過去政治的腐敗。”
時任上海《新聞報》記者,後任《大公報》和《新華日報》記者,在抗戰中成為名記者的陸治先生,在三十餘年之後,撰文回憶他當年到廣西採訪的情景時,這樣寫道:
“初次到廣西給我的印象是辦民團,實行軍訓,走向全省皆兵,這對當時許多人主張抗日救亡也起鼓舞作用。尤其重要的,八年抗戰中,廣西出兵員之多,僅次於四川,而桂林與柳州兩地也曾在戰時發揮過基地的作用。”
白崇禧不愧是統兵的強將,治世的強人。三國時代,給諸葛亮幾十年的偏安局面;然而民國年間,對小諸葛卻頗為吝嗇,只給他幾年時間。正當白崇禧醉心於實施他的“三自”,“三寓”政策的時候,統治廣東的“南粵王”陳濟棠也正醉心於他的“事業”之中。
“大哥此次進京,有何觀感?”
陳濟棠在廣州梅花村三十二號他的公館裡,手託水煙壺,向剛從南京回來的胞兄陳維周關切地問道。
“好!好!好!”陳維周點著頭,連說了三個好字。他身著綢長衫,搖一把大摺扇,留兩撇八字須,把鄉村學究、師爺、道公和風水先生的特點集之於一身,看起來很有點不倫不類的模樣。
“如何好法?”陳濟棠問道。
“據我此次進京觀察蔣介石的相格運氣,和到奉化看蔣家的祖墳風水,蔣介石氣運將終,明年便要垮臺,且將一蹶不振,而伯南你的相格高貴,大運已到,風水又好,必有很大作為,不應坐失時機。”
“好!好!好!”陳濟棠掂著手中的銀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