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一座山丘上看到了聖城的城牆,只好用盾牌遮住自己那張痛苦的臉。在這段時間,薩拉丁認真地加強了駐守聖城的部隊,耶路撒冷的城防也得以鞏固。經過不長的休戰之後,1192年7月,薩拉丁帶兵突襲雅法並拿下該城;同月,理查一世率軍又從水路攻入雅法城內,經過一番苦戰把這座城池給奪了回來。薩拉丁贈馬的故事就發生在理查一世的這一次奪城之戰中。當理查一世攻入城內的時候,已經處於劣勢的薩拉丁發現他的對手沒有騎馬,竟然找來兩匹好馬讓弟弟阿迪爾在陣前送給理查一世,理查一世也沒客氣,欣然接受了戰場上的對手的贈馬。雙方陣前計程車兵都被薩拉丁贈馬的舉動弄得目瞪口呆。不過這件事後來廣為流傳,成為浪漫騎士精神的美談。理查一世就是騎著薩拉丁的贈馬把這位浪漫騎士趕出了雅法,而薩拉丁也是雖敗猶榮,走的像個紳士。
離開雅法的薩拉丁繼續上演浪漫騎士的故事。當得知理查一世患病臥床的訊息之後,他便派人給對手理查一世送去了水果和醫生,而此時薩拉丁自己也是身染病痾。薩拉丁楞使800年後的讀者真真一睹什麼叫國際主義。
但是,“獅心王”是難以撼動這位浪漫的騎士薩拉丁的。十字軍無力攻打聖城,這使得理查一世萌生退意。於是雙方就在1192年的9月2日達成一個協議——耶路撒冷歸穆斯林所有,非武裝的基督徒獲准可以前往聖城朝聖。在協議上簽字的雙方是薩拉丁與理查一世。協議表明,第三次十字軍戰爭以十字軍的失敗宣告結束。9月底,“獅心王”理查一世啟程離開巴勒斯坦,以後他也再沒有望見過耶路撒冷的城牆;而薩拉丁依然是聖城的保護者。第四次十字軍戰爭(上)
1198年,初登大位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見右圖)號召發動新的十字軍戰爭(英諾森三世出身於義大利孔蒂家族,據說這個家族至今為教會貢獻了九位教皇),但是君主們並沒把教皇的“聖諭”當盤兒菜。 當時英國和法國這一對老冤家彼此正打的死去活來的;德國人早就看不慣教皇的頤指氣使,此時也正熱衷於搶奪教皇手裡的權力;而且,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失敗,也使西歐的君主們喪失了對穆斯林再一次發動戰爭的興趣。
然而事情的發展在1199年出現了轉機。法國中北部紐利的一位教士富爾克的一次繪聲繪色的佈道演講,使聆聽演講的基督徒熱情高漲,他們索性借一次騎士比武大會將十字軍組建起來。大會主辦者叫蒂博三世,是一位香巴尼的伯爵,他也因此成為十字軍的首領。不過這位伯爵次年就死了,來自義大利蒙費拉的伯爵博尼費斯頂替了他的空缺。博尼費斯的家族有一些人是東方十字軍的干將,在第三次十字軍戰爭中提到的那個康拉德是他的兄弟,前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鮑德溫五世是他的侄子。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既定的攻打目標是埃及,可是最終倒黴的卻是拜佔廷帝國。其實拜佔廷栽在十字軍手裡早已不是第一次,在以往的十字軍戰爭中,拜佔廷就曾經屢屢被十字軍順手牽羊。不過這次“牽羊”對它來說卻是致命的。
這次十字軍戰爭名義上是由西方基督教會策動的,但是教會很快就喪失了對十字軍的實際控制權。
十字軍組建好之後,頭領博尼費斯及德國皇帝派人前往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共和國,商談請它們派船運兵到埃及事宜。十字軍之所以求助於它們,就是希望利用他們的大船從海上東征埃及,因為走陸路實在太費時、費力,當然奪回耶路撒冷也在計劃之中;而那些城市商人們也是有錢支助戰爭的。一些商業城市特別是熱那亞,似乎對與穆斯林打仗並不感興趣,但是威尼斯共和國答應有償地出船運輸三萬三千五百名十字軍和四千五百匹戰馬(代價是八萬五千銀馬克以及分得包括土地在內的戰利品的50%)。其實埃及當時是這些義大利城邦的重要商業夥伴,讓十字軍把埃及搞成烏煙瘴氣的,義大利商人們當然是不高興的。
1201年,十字軍的人馬如約來到威尼斯,人數比預計的要少一些,然而他們在威尼斯遇到了麻煩。老奸巨猾的威尼斯瞎眼總督恩里科·丹德羅,以他們付不出早先答應的鉅額船運費用為藉口,拒絕送他們上路,威尼斯人甚至還在利多島設障攔截十字軍。其實威尼斯人是另有所圖的。在恩里科·丹德羅和威尼斯人的威逼、遊說下,十字軍決定改變初衷,幫助他們攻下亞得里亞海的港口城市薩拉(即扎達爾,位於今克羅埃西亞)。這座港口城市曾經在威尼斯人的管轄之下,不過這時佔有這座城市的是匈牙利人。於是倒黴的匈牙利人又一次成為十字軍的犧牲品。為了與十字軍拉攏關係,這位瞎眼老總督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