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第1/2 頁)
“” “沒想到李鳴航還有這樣的奇遇,那等我回去了得先讓他給我簽名,萬一紅了呢?” “化妝圈和直播圈我都有認識的朋友,回頭我問問看他們的想法” 飛機承載著三人,在天空劃過一道亮白的曲線。 任焰帶兩人去的自然就是甘肅白銀,村裡的工廠他打算把股份都分給兩個村的村民,自然不方便外人入股,而且就村裡規模說實話,這兩人還不一定看得上,甘肅的農場則不一樣,既然是正經的商業交易,哪怕他把自己原定股份讓給二人參股何老闆也不會有意見。 乘坐高鐵,飛機,再轉車,經過大半天的行程,三人終於到了農場,舉目便是望不到頭的淺金翠綠的海洋。 黃豆加工廠 任焰提前通知了何老闆他要攜兩位朋友過來的事, 何老闆非常驚喜,拿到他的航班號後就派車等著了。 車子是一輛嶄新的別克gl8,農場在城郊外, 佔地面積很大,據過來的一位經理介紹,農場耕地面積約有5000畝, 其中黃豆種植佔據了千畝, 此外還有小麥, 玉米等糧食作物。 任焰幾人還未見過大型農場,內心滿懷期待,從機場開車一個多小時,沿途幾乎不見建築物,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村莊, 放眼望去皆是平原, 至遠處則是高高低低的山巒,山地此起彼伏, 隱約見還能看到山上裸露的黃沙, 不愧西北之名。 何老闆早已等候在大門口, 車子一停下來就立刻迎上前。 “任老闆, 你終於來了!這兩位就是鍾總和張經理了吧?” 鍾亭宇和張凌薇大大方方上前:“何總好。” “好好, 三位先進去吧。” 任焰三人跟著一起進了農場, 農場除了耕地,還有辦公樓,員工宿舍,以及倉庫, 農作物粗加工廠房,一眼望過去也是頗具規模, 至少比任焰那個農家樂大了不止10倍。 幾人先是到了總經理辦公室,喝茶聊了一會,基本就是寒暄,還是何老闆的感謝。寒暄過後,任焰提出想去看看農場,何老闆就領著他們出了門。 先是分兩輛車到農場入口,因為裡頭地面不平,他們換了座駕——換成了農用四輪車,也就是俗稱的拖拉機。 話說這大型拖拉機看上去就是不一樣,那輪胎那造型,不僅一點都不土還頗具機械美感,讓幾個年輕人都興奮了一把。不過拖拉機只有兩個座位,何老闆親自開車,和任焰同乘,其他人就只好由工作人員陪同,連座駕都從大型換成了普通拖拉機。 坐著愛車,吹著風,兩邊豐收景象盡收眼底。 何老闆一邊開車一邊給他講解:“現場農場耕地有5300多畝,玉米一千畝,黃豆一千畝,棉花一千畝,小麥五百畝,此外還有黃芩,柴胡,大棗等中藥材和水果……” “農場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種植收割都是機器,人工不多,農場工人就十三個,就是很忙的時候再招幾個臨時工。” “……” 車子開了十來分鐘到了黃豆種植區域,綠色的葉子延延綿綿望不到頭,空氣裡透出一絲苦澀的泥土的味道。後面的車子也到了,幾人下了車,走進地裡撩開一株黃豆植株,根莖上長著數不清的豆莢,看著十分豐收,但因為幾人都遠離農事不清楚這算普通還是遠超預估。 何老闆看出他們的疑問,解釋道:“一般黃豆畝產量是150kg到200kg,但是這個黃豆能達到300kg及以上,可以說是非常豐產了。” 鍾亭宇和張凌薇連連點頭:“這就好這就好。” 三人完全不懂農事,參觀農場全是以旅遊心態,不過不論如何,身為神農傳人看到豐收景象總是喜悅。 看完農場已經天黑,幾人轉移陣地到了離農場最近的鎮上吃飯。包間裡面,因為三位客人都是年輕人不興勸酒那一套,何老闆就少少叫了點白酒,也不勸酒大家各喝個的。 跟何老闆一塊來的一位經理道: “上回張師傅過來後,我們就去網上查了很多有關黃豆粉和豆漿粉的資料,也跟當地政府諮詢了辦廠需要的資政,當地政府是扶持本地農場產業升級的,說是將農作物加工成流通商品是非常好的想法,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如果真的要大規模發展黃豆相關產業,那下一季度的黃豆種植面積還要擴大,至少擴增兩倍。” “至於工廠方面,從長遠的角度看,打算在農場附近買一塊地打造全新廠房,但這個施工計劃長達一年以上,所以前期我們想先租一個廠房,試探經營。” 何老闆對未來的規劃說的頭頭是道,這讓任焰很高興,以他現在的精力,只能對自己的工廠負責,其他合作只是單純的商業合作模式,我花錢你出力,花多少錢拿多少利潤,當然,偶爾也有投資失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