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上抄寫了艾略特的《荒原》。他沒有抄完。她忽然記起,那日他給她朗誦《荒原》,第二日他清早來到學校的時候,顯得異常疲倦。對此,他對她說,我連繼續抄完《荒原》的力氣都沒有了。幾天之後他就死了。
其實她在看過次次的日記之後只是隱隱的失望,卻也並沒有十分吃驚。因為次次本來就是這樣一個古怪的人,他喜歡自己和自己說話勝於同別人聊天,他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勝於出去旅行。他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事物常常表現得十分冷漠,可是卻對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兒顯現出十足的樂趣。他一直沒有什麼朋友除了她。甚至他的父母,對於他的死雖然十分難過,卻並沒有過分驚訝。從小到大,他們帶他去看過多次心理醫生,先是因為他到了4歲仍舊不開口說話,而事實上他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這個興趣。就是說,在他看來,對話的溝通是沒有什麼樂趣可言的,所以他寧可保持緘默。大人們用了很多方法,逼迫他引誘他,他終於開口說話了,聲音十分細小並且倦怠。後來他們帶他去看醫生又因為他不想出門。一步也不想踏出他的房間。他對於外面究竟是怎麼樣的沒有任何興趣。他認字之後愛上了讀書,於是他就更加喜歡把自己關起來,讀各種稀奇的書。醫生又花了很長的時間——事實上與其說是醫生的治療奏效了倒不如說是他終於不能忍受醫生每日裡來打攪他,他終於走出了家門。他死去之前最後一次去看醫生,是因為他用剪刀剪指甲卻總是剪破手指,起先大家都以為是他不小心為之,後來漸漸發現,他每次專心致志地拿起剪刀給自己剪指甲的時候,都會剪破指頭,看著血汩汩地湧出來卻好像沒有感覺。
跳舞的人們都已長眠山下(5)
“你沒有痛覺嗎?”醫生十分頭疼地問他。最終醫生認定他是一個神經不發達並且反射十分遲緩的人,致使他對於流血不盡並不恐慌,相反地,抱有一種欣賞態度。
這就不難解釋他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自殺對於他並不是一件十分為難的事,”醫生分析說,“因為他不會感到特別疼痛。 ”
在次次短暫的一生裡,也許只有她這樣地寶貝著他,也是她,在他的死後,這樣地懷念他。她欣賞和包容他的古怪,她像是收留了一隻珍稀的小恐龍一樣地對次次付出著不竭的關懷,雖然他很少給她回報,可是她卻仍是能夠感到,她是最貼近他的人。而在她的潛意識裡,次次是個做大事的人。她總是覺得,像次次這樣一個出奇古怪的人,被上帝安排著降臨人間,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使命。他一定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她對此堅信不移。她記得她所看過的那些孤獨而怪異的藝術家的自傳,次次有著像他們一樣的氣質,這種氣質像最幽深的山澗裡流淌下來的泉水一樣,在她的身邊經過。她相信上帝給她的使命就是要好好地保護和看管著泉水。所以在這一路的成長裡,她一直在為他做事,她幫他做學校的功課,幫他挑選每日穿的衣裳和鞋襪,給他準備文具整理書包,甚至她為他決定他每頓飯的要吃的食物。因為次次對這些都沒有什麼興趣,所以她覺得這些就是次次成為偉大藝術家的負累。於是她責無旁貸地接過所有這些工作。她讓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睡眠,散步,讀書和思考。這是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
她就是這樣伴隨著次次一步步成長起來,所以她十分習慣在別人看來是個怪物的次次,她為他辯解,並一如既往地對他的才華抱有十足的信心。
然而事實是,次次什麼也沒有做,除了常常高聲朗誦一些偏執狂寫下的詩篇或者冷不丁冒出幾句奇怪而無法捉摸的話語。這些她卻覺得可貴。她為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助手感到驕傲。可是最後次次卻給了她重重的一擊。他弄死了自己,在他什麼藝術家也不是之前,他就首先逃離了。她當然無法擔當這樣的痛苦,因為次次不僅僅是她的全部愛情,甚至是她的全部事業。她一直以來在像建造一座高樓一樣地經營著她和次次的情感並且照顧著次次。
現在她是個坐在坍塌的廢墟中央的窮光蛋。
當她在一個夏日的午後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她就用修剪水仙花根的刀子切開了自己的手腕,她設想著自己能夠理解次次的想法,能夠在彌留的時刻產生次次臨走時的感覺,這是一種步伐的一致,她想,並且我不痛,次次不痛,我就不痛。她這樣告誡自己。
血液在她的手腕上宛如一隻火焰直躥的酒精燈,她卻覺得是他抓住了他。她以為他終於肯抓住她的手,帶著她走,這種走也許是恆久的辭世,可是她不在意,她想走想死,只要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