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件,眼見得要送命,吳用讓戴宗送假信給蔡九知府,拖延時間來救宋江的命。
然而身為小學語文老師的吳用,恐怕自身水平也不過如此,設計的書信中,印章稱謂忘記避諱!而正是這個錯誤,讓同樣是落魄文人的黃文炳看出端倪!進而將梁山的詭計一言戳穿!所以雖同為文人,至少在處事精細方面,吳用不如黃文炳多矣!
我就納悶,這吳用怎麼總是做一些“事後諸葛亮”的工作?給晁蓋帶來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江州劫法場戰役中,晁蓋對吳用已經喪失了信心,參加營救工作的十七名頭領,可沒有吳軍師在內!吳用知不知道?當然知道!只不過他一直隱忍不發,因為他知道,梁山真正的主人――宋江已經到了!
如果說晁蓋是一部樓梯,能夠幫助吳用登高望遠,那麼宋江就是一部電梯――導致吳用飛黃騰達。宋江是個人才啊,絕對是個厚黑奇才,哪怕吳用這麼狡猾,和宋老大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吳用可以迅速遠離發小朋友晁蓋,轉投到宋江門下!
不得不承認吳用的運氣之好,簡直可以和當年國足主帥米盧媲美。
宋江上梁山第一功是三打祝家莊,吳用在前期沒有出場,而缺乏軍師的宋江也損兵折將,兩下僵持,十分狼狽。而上天送給吳用一個大禮包――登州派八人進身做內應!所以我們看見:
孫立等眾人皆喜,一齊都依允了。吳用道:“小生今去,也如此見陣,我人馬前行,眾位好漢隨後一發便來。”
這個天賜良機,自然不容錯過。吳用深知宋江為人,另派裴宣蕭讓等四人詐了撲天雕李應全家來上山,提前幫宋江實現目標!
而為救失陷華州的史進、魯智深,吳用結識了後文重要的人民公僕宿元景,不僅壯大了梁山的實力,而且和政府攀上了關係,為後續的招安工作埋下深厚的政治基礎。
估計宋江內心也暗暗佩服吳用的手段,兩人均是心計高深之人,共同的目標使他們迅速站在了同一戰線上。從此以後,凡是宋江有所行動,吳用必然獻計獻策,將晁蓋拋到一邊。
宋江當年為了迫使秦明落草,採用冒名頂替的方法,手段之下作,觸目驚心。吳用更是青出於藍:為了拉朱仝下水,指使李逵斧劈四歲的小衙內!手段殘忍,令人髮指;防止呼延灼反悔,逼迫他反間破了青州城,由此作為“投名狀”,絕了呼延灼之念;為了騙盧俊義上山,險些害得他家破人亡,還捎帶石秀遭受無妄之災,在北京大牢裡蹲了半年。換句話說,只要宋江看上的人才,吳用一定想方設法搞到手!
對於這樣的得力下屬,宋江非常滿意。然而有一個人相當不滿意,那就是正直的晁蓋。眼見得宋氏集團日益坐大,軍師吳用密謀跳槽,晁蓋沉不住氣了,不聽任何人的勸導,拋開軍師去打曾頭市――結果送了自己的性命。
晁天王一死,最高興的便是宋江和吳用,在假惺惺流下難過的眼淚後,利用雙面間諜鬱保四,破了曾頭市。而對於活捉了史文恭的盧俊義,也是吳用明裡暗裡阻撓晁蓋遺言的實現,從而使宋老大的江山坐的鐵桶般穩當!
至此吳用達到了事業的頂峰,梁山不停壯大,連政府也感到害怕,童貫高俅連續征討,先後失利。與其說是吳用的神機妙算,不如說是梁山強大的實力剋制了大宋政府的腐敗軍隊。
而在擒獲高俅後,吳用完全表現出一個小人之態:先是十分巴結逢迎,將樂和隨同蕭讓作為人質,等高俅下了山,連忙又作事後諸葛之態。書中寫道:
且說梁山泊眾頭目商議,宋江道:“我看高俅此去,未知真實。”吳用笑道:“我觀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許多軍馬,廢了朝廷許多錢糧,回到京師,必然推病不出,朦朧奏過天子,權將軍士歇息,蕭讓、樂和軟監在府裡。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
回回看到這裡,吳用的醜陋嘴臉一覽無餘!如此“料敵”,可嘆可悲!說到底,吳用只不過是個玩弄權謀的江湖騙子!遠遠不能和大賢諸葛亮相提並論!
宋江和吳用的關係,說得刻薄點,可謂狼狽為奸。正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將梁山兄弟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紅頂子,而踏著兄弟累累白骨升遷的宋江,最終也死在朝廷的一杯毒酒下。
宋江死了,兔死狐悲,吳用最終也吊死在宋江的墓前,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次偽裝。吳用孤家寡人一個,死得了無牽掛,因為他知道,朝廷對付了宋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而現在的梁山,已經成為板上魚肉!朝廷才是最大的黃雀,方臘作為一隻短命的蟬,消失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