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亂彈水滸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相思封鎖情原神之開局魔刀千刃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變強全息網遊:擁有神器後我職業全能NBA:老子天下第一歡迎來到星火樂園餓殍:鏡花水月咒回土著被綜漫男神們包圍礪刃!普通人2025年改運風水網遊:治療與守護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鎮魂:赤帝傳說詭案奇聞夢幻西遊:我有一個垃圾回收站你是我的小精靈快穿:誰家白月光摁著男主親那隻顯眼的假獅子是隔壁學院的王者聊天室:大陸風雲錄王者小廢物有獨特的釣男人技巧

王小波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在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均貧富”的政治口號!這可是封建國家建制一千年以來最了不起的進步!王小波的繼任者方臘,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點。他任命丞相方肥,提出類似的革命綱領“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這是農民階級第一次從政治和經濟上提出理想主張,標誌著農民起義進入成熟階段。

歷史上真實的方臘起義,和小說《水滸》中描述的略有不同。小說中介紹方臘的發家史:

卻說這江南方臘造反已久,積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邊淨手,水中照見自己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以此向人說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在吳中徵取花石綱,百姓大怨,人人思亂,方臘乘機造反,就清溪縣內幫源洞中,起造寶殿、內苑、宮闕,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宮,仍設文武職臺,省院官僚,內相外將,一應大臣。睦州即今時建德,宋改為嚴州;歙州即今時婺源,宋改為徽州。這方臘直從這裡佔到潤州,今鎮江是也。共該八州二十五縣。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那二十五縣,都是這八州管下。此時嘉興、松江、崇德、海寧,皆是縣治。方臘自為國王,獨霸一方,非同小可。

而事實上,方臘只是浙江淳安一個漆園的農場主,宋徽宗的花石綱把東南一帶鬧得昏天黑地,富者敗家貧者賣兒,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方臘藉助“摩尼教”的宗教信仰,“吃菜事魔,以相賑恤”,召集大批貧苦農民,打響了宣戰的第一槍。而這刺破黑暗的第一槍,激發了數十萬受壓迫人民的鬥志,起義席捲浙江大部、江蘇南部、皖贛東部地區,漸成星火燎原之勢。方臘至此自號“聖公”,建元永樂,正式拉起革命的隊伍。

警報傳到東京,把宋徽宗嚇暈了,宋徽宗連忙委派樞密使童貫帶領十五萬官軍到東南去鎮壓起義。童貫到了蘇州,知道花石綱引起的民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承認錯誤,並且撤銷了專辦花石綱的“應奉局”,把罪魁禍首朱?撤職查辦。善良的江南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綱,罷免了朱?,總算出了一口氣。哪知道童貫正在這時候,磨刀霍霍,加緊部署鎮壓起義的兵力!

童貫等到時機成熟,立刻撕下偽裝,揚起屠刀,集中各路大軍進攻方臘義軍,初始雙方各有勝負,處於戰略相持狀態,但是隨著戰鬥的曠日持久,起義軍由於沒有經受系統的正規訓練,各部隊又缺乏統一的指揮,各自為戰,因此損失慘重,勝負的天平逐漸向大宋政府軍傾斜。為保持實力,方臘不得不退回青溪,據守在山谷深處的幫源洞堅持戰鬥。官軍不知道山路,沒法進攻,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起義軍裡出了叛徒,給官軍引路,官軍終於摸到幫源洞,方臘沒有防備,被俘虜了,沒多久被押解到東京,慘遭殺害。

歷史上的方臘,絕對是個項羽式的英雄人物,他很好地利用了宗教信仰的傳播效果,提出明確的革命口號,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江南大起義,給予腐朽的大宋政府有力一擊。方臘雖然犧牲了,但是六年後,國力衰弱的大宋政府,終於沒能抵擋得住女真鐵騎的凌辱,徽欽二帝被擄往黑龍江五國城,最終坐井觀天鬱郁而亡。宋政府的繼任者高宗趙構,偏安一隅,國都竟然還是選擇了方臘起義的重鎮杭州。

然而小說中的方臘,人品就沒那麼高尚了。方臘轄八州二十五縣,雄兵約四十萬,最終竟然覆滅在區區六萬兵馬的宋江手裡,可謂失敗之極。

小說中的方臘,絲毫沒有半點英明果敢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模樣,全然就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地方割據小諸侯。他在革命剛剛有點起色的時候,便著手大肆起造寶殿、內苑、宮闕等生活設施,不僅在“首都”大興土木,而且在下轄的睦州、歙州也各有行宮多處。不僅如此,他自己也是一副皇帝派頭,模仿大宋政府機制,同設文武職臺,省院官僚,內相外將,一應大臣。將寶貴的原始資金挪作他用,讓人不禁大搖其頭。

方臘任人唯親。我們看到,他不停將自己的親戚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崗位上:蘇州市長是三弟方貌,歙州市長是叔叔方?,杭州市長是兒子方天定,清溪防禦總指揮是侄兒方傑。而這些皇親國戚,個個手握軍政重權,儼然就是掌管生殺予奪的地方小皇帝,試問如此的裙帶關係,又怎能談到發展壯大?

方臘目光短淺。宋江兵臨關隘烏龍嶺,方臘國師鄧元覺死命戍守,雙方一時僵持不下。鄧元覺急書方臘乞求增兵,方臘卻輕描淡寫地說:“各處兵馬已都調盡,只有

目錄
夫軍大人,請再狂一點現在只想吻你逃離舶情慾罌粟(禁忌H)透視當代警察墮落生活:關係傘末日列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