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第1/4 頁)
剛剛過去的艦隊,是南安侯俞通源的孫兒俞正龍的水師,而此際正在演練的卻是長房金花公主的女婿李逸風的艦隊。金花公主是俞廷玉長子俞通海的女兒,俞通海沒有兒子,朱元璋憐惜這員這老將,稱帝之後,立即封了他的女兒為公主,視為皇女般對待,又親自為她主持了婚禮。
因為皇家的寵愛,金花公主俞氏長房的地位始終無人能夠撼動,可是地位有時候與勢力並不能成正比。金花公主不能統令水師,她的丈夫周大江又是個鹽商,俞氏長房的艦隊就此沒落下來,等到金花公主的兒子長大,因為身體孱弱,性格上也不是一個喜歡舞槍棒的人,所以依舊未能振興祖父遺下的水師,他對經商更感興趣。
金花公主拿這寶貝兒子也沒辦法,幸好兒子不爭氣,她還有女兒,她給女兒招了個好女婿,就是這李逸風了。李家是當年追隨俞家起兵,並投奔朱元璋的,一直也在軍中為將,只不過始終是在俞氏水師的系統之內。金花公主招了這個女婿,也就等於把李家這一系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可是即便合自己父親留下的水師,再加上李家掌握的力量,也不足以同二房、三房手中的強大水師所抗衡。在家族裡你要能說得上話,就得擁有和你的地位相對稱的勢力,金花公主對自己這一房的水師可謂下足了力氣,利用丈夫做鹽商賺來的大把銀子,努力要把自己這一房的水師發展得最為壯大。
可她這個女婿很古怪,他竟然對祖上傳下來的戰船、戰術有諸多異義,執意要對自己的水師艦隊做些改變,也不知他是怎麼說服的岳母,金花公主居然同意了,任由他折騰。結果他折騰來折騰去,俞家長房投進了大筆的金銀,他這艦隊不見擴大,反而越改越小了。
為此,李逸風沒少被二房、三房的人給笑話,可他依舊不改初衷,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意見。
傳統水師戰艦一直信奉的是以大勝小、以多勝少,所以造船總是越大越好,每艘船上配備的武力越強越少,李逸風卻別出新裁,對他的艦隊進行了非常複雜的改造。傳統的大艦戰鬥力極強,但是速度也因之變得極慢,要驅動這麼大的戰艦,唯一的動力只有風,靠搖櫓是動不了的。
李逸風認為這就是個極大的缺陷,他沒有能力發明更強勁的動力系統,就儘量摒棄巨型戰艦,在他的戰艦群裡,大型戰艦隻保持了極少的數量。當時的水師將領大多最關注船是否堅固、是否巨大,船上的武器是否強勁,還很少有人把動力系統當成一個重要的戰鬥因素,而李逸風恰恰把它上升到了一個極高的重視程度,這自然被堅持傳統戰術的俞氏子孫所恥笑。
為了加強船的靈活性,李逸風的戰艦群就沒有安裝一支拍竿,拍竿的威力的確不小,可是其長度大於力臂,不易操作,一拍之後,必須拉回本船原來的位置,才能再次施放,因而兩次施放之間有一段停頓、準備的時間。敵船利用這段時間,已經足以完成靠幫、進攻的過程,李逸風認為保留拍竿所帶來的對敵艦的破壞力,遠不及給己艦帶來的遲鈍危害更大,所以他的戰艦已經拆掉了所有拍竿。
此外,傳統戰艦雖然也有攻堅、驅逐、衝鋒、偵察的簡單分工,不過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因為這些分工而有專門的戰艦分類,通常是一艦多能,除了偵察統一使用速度極快的蜈蚣快艇,其它各項職能是由同一型號的戰艦根據主帥的將令隨時擔負的。
而李逸風在這一點上也做了大膽的改革,他的戰艦群分工特別細密,偵察艦、登陸艦、驅逐艦、衝鋒舟、主戰艦,根據不同的功能,船型和船上武器配備也各有不同,這同樣引起了元老們的很多非議。不過俞家水師實際上是按照俞廷玉三子各自不同劃分的,只要金花公主不反對,旁人也懶得干預,這才容得李逸風隨意改革,而沒有遭遇到太大的阻力。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就算是他這支水師隊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產生了疑問。
俞正龍的艦隊浩浩蕩蕩地過去了,李逸風看得出自己的隊伍因為這一騷擾奚落,已經有點提不起精神,只得無奈地嘆了口氣,下令收兵了。
巢湖,湯山。
一個露天的溫泉浴池中,兩個女人正在湯池中沐浴。
一個是一位體態柔腴、膚色白皙的婦人,看起來只有四十歲上下,實際上只是因為她保養得宜,她的真正年齡已經五十出頭了,這個婦人就是金花公主,俞家長房的主事人。
另一個,卻是一個如花妙齡的小姑娘,肢體曼妙,面板緊繃,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金花公主的肌膚比起來,她的肌膚有著半透明的質感,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