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第3/4 頁)
以,應該給無法就近、及時指揮的官員以充分的權力便宜從事,按照我們那裡的說法,這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以本國公此番赴日商談共同剿匪問題來說,往返不便,一條訊息傳達來去動輒數月時間,這怎麼成呢?所以我大明皇帝陛下在對我做出基本要求之後,便授權本人便宜行事。”
他看著斯波義將,又道:“管領大人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應該知道,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無法事先把握一切,所以我認為,剿匪計劃和協同作戰,應由國王陛下做最高決策,但具體實施上面,為更好打擊匪盜,應予剿匪軍隊之充分自主。本國公為什麼千里迢迢,遠赴東瀛呢?我們在這裡,就是要居中調和,求同存異的嘛!”
斯波義將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他們一向習慣給大明送帽子,送上一頂高帽子,換來許多實際好處,可眼前這個輔國公似乎跟他們一樣,也在給他們扣高帽子,給將軍閣下扣上一頂總攬全域性的高帽子,實際自主權依舊掌握在大明水師手中。
所謂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豈不就是任由他們為所欲為了?他們要在海上做戰,可以;要上岸追殲匪盜,可以;臨戰之際做出任何反應都沒問題,反正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麼,不管他們捅了什麼漏子,幹出什麼事情,只要事後由這兩位天使同將軍閣下坐下來‘居中調和、求同存異’就可以了,這怎麼可以?
斯波義將剛要表示反對,足利義滿目芒微微一閃,已然微笑頷首道:“我同意!”
“這個斯波義將,對我們有敵意!”
“這個足利義滿,態度非常古怪!”
雙方就剿匪事宜諸多方面進行了談判,有些方面當場敲定,有些方面還需進一步溝通,總的來說,這一下午的談判成果還是相當大的。
將近傍晚,雙方都有些疲乏了,在夏潯的倡議之下,談判暫停,雙方休息,這才結束會談。
一回到完全由自己人駐紮防守的住處,夏潯和鄭和不約而同地向對方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鄭和奇道:“足利義滿有什麼古怪?”
夏潯搖搖頭,說道:“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就坐在他對面,他的神態舉止,包括每一個眼神,我都沒有忽略過,我感覺……他像是在故意縱容我們似的。”
“縱容我們?”
“對,縱容我們和斯波義將針鋒相對。”
鄭和怔了怔,失笑道:“不會吧,國公怕是多疑了,他若是日本的一個臣子,或還可能賣主求榮。可他就是日本的君主,豈有身為君主,出賣自己的利益、出賣忠心於他的臣子的?”
夏潯微笑道:“公公怎知他是要出賣甚麼而不是爭取什麼呢?又怎知斯波義將的所作所為,就量定是對他的忠誠呢?”
夏潯目光深沉地道:“何天陽‘逛街’去了,等他回來,或許就會帶來我們想要的答案。”
第532章 伊甸園之蛇
夏潯在日本的情報機構還是很給力的,第二天早晨,他急需掌握的一些情報就送到了他的案頭。
在足利幕府的中樞,有三個出身於足利一門的庶家:細川氏、斯波氏、田山氏,這三家輪流擔任著幕府將軍的輔佐人,也就是“管領”,相當於宰相之職,主要負責政務;另外還有一色、山名、京極、赤松四家氏族,輪流擔任幕府的“侍所頭人”,又稱為“侍司所司”,他們是處理武士事務的長官,被稱作“四職”,主要負責軍事。
這就是最核心的公家和武家,以“三管領四職”為首,這七家守護大名家族,構成足利幕府的統治核心,而斯波義將就是足利義滿麾下的第一管領,斯波義將為足利義滿稱霸日本出了大力,相應的斯波家族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越前、若狹、越中、山城、能登、遠江、信濃、尾張、加賀等地如今都是斯波家族擔任守護大名。
足利義滿崇尚中原文化,希望與大明建立良好的關係,為此力排眾議,寧可答應嚮明稱臣的這個先決條件;而且他熱衷於中國文化和物品的蒐集,在北山殿建立了大量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產業,這些都是在他一統全國之後,把目光放到國外產生的相應政策。
而這些主張,是受到斯波義教大力反對的。當初追隨他最得力的大將,因此和他分歧越來越大。
鑑於明國的強大實力和一直以來許多日本高層對中國文化的嚮往,足利義滿寧願接受“稱臣”這種屈辱性的條件,以便與明朝交往,而斯波義將顯然是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對此政策他是強烈反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