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3/4 頁)
……
PS:昨天有書友跟我講,說有人提意見,說俺黑黃子澄,說人家黃子澄的氣節堪比文天祥,他給予了回覆,俺說有道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史書中有些話就是春秋筆法,你仔細讀兩遍,再好好琢磨一下,就能品出點味道來,別光聽人家說好你就誇好。
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史書上說:“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黃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
多有氣節!堅貞不屈,還要反抗呢。好吧,咱來分析分析這句給黃子澄臉上貼金的話。
他是皇上派去募兵的,手中當時有兵,可他做什麼了?他“密謀繼續反抗朱棣”,這句話就太耐人尋味了,什麼叫密謀?這密字如何解釋?“行蹤被人告發”這句話又如何解釋?
我說他解散了兵馬,自己化妝逃走,沒錯吧?他是出去募兵的,聽說皇帝死了,他既沒有自殺,也沒有領著他募的兵去反抗朱棣,他“密謀”繼續反抗朱棣,這時候都不反,他準備二十年後再召集建文朝的遺老遺少上山打游擊去麼?那時誰會聽他的?
所謂“行蹤被人告發被捕”,說白了不就是化妝逃跑麼,史家一句春秋筆法你也得自己品味品味不是?
再說,黃子澄的氣節能跟文丞相比?且不說文天祥那是對異族,而且文天祥也沒幹過舉薦個草包,六十萬大軍慘敗了,還替他掩飾,以致鬧出更大失敗的蠢事來!
當然,我這是小說,必然有所演繹的,不過有些事,我可不是黑他,從這段明顯是在褒揚他的話,我也只能得出這麼個結論。
另外,又有人講:月關在黑方先生、黃先生,奸佞榜上就沒說有他們。
我現在直接把奸佞榜發給你看看:
第一次揭榜的“奸臣”計左班文臣二十九人;文學博士方孝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禮部尚書陳迪,御史大夫練子寧,右侍中黃觀,大理寺少卿胡閏,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戶部侍郎郭任、盧迥,刑部尚書侯泰,侍郎暴昭,工部尚書鄭賜,工部侍郎黃福,吏部尚書張眈,吏部侍郎毛泰亨,給事中陳繼之,御史董鏞、曾鳳韶、王度、高翔、魏冕、謝升,前御史尹昌隆,宗人府經歷宋徵,戶部侍郎卓敬,修撰王叔英,戶部主事巨敬。凡緝捕縛送之人,皆得懸賞。不久,戶部尚書王鈍、工部尚書鄭賜、工部侍郎黃福和前御史尹昌隆,乞宥罪得免;並宥吏部尚書張沈、吏部侍郎毛泰亨之罪,皆先後授官,或仍復舊職。
第二次揭榜的“奸臣”中,增加徐輝祖、鐵鉉、周是修、姚善、甘霖、鄭公智、葉惠仲、王璡、黃希範、陳彥回、劉璟、程通、戴得彝、王良、盧原質、茅大芳、鬍子昭、韓永、葉希賢、蔡運、盧振、牛景先、周璇等,共五十餘人。另外,禮部侍郎董倫,曾勸請朱允炆親睦宗藩,因而不列入“奸臣”榜中。
兄弟俺是很下了一番功夫滴,很多細枝末節不是信手瞎寫,有疑問你查查史料再說。
第424章 不屑仁者譏
三山街,幾個孩子正在嬉戲玩耍,道路兩邊有些攤販。由於天氣熱,有的攤子在那擺著,小販都避到了蔭涼地裡去,看見有客人看貨,這才匆匆跑過來熱情招呼。留在攤位前的,也帶著草帽兒,懶洋洋的,一派悠閒氣象。
忽地,蹄聲急驟如雨,沿著長街有幾十匹駿馬馳來,馬上武士各個身著紅色戰袍,頭戴寬沿遮陽大帽,腰間佩刀,殺氣騰騰。
小孩子們趕緊跑到路邊,一個老頭兒聽到聲音,趕緊跑出門來,正好接住小孫子。老頭兒把寶貝孫子摟在懷裡,詫異地看著那些身著紅色戰袍的武士,他們策馬急馳,一溜煙兒地奔著城門方向去了。
老頭兒看著他們的背影,眨巴眨巴眼睛,終於想起了這似曾相識的打扮,臉色頓時大變:“緹騎?皇上爺重建緹騎了!”
三山街,緹騎狠,驟飛來,似鷹隼。
錦衣緹騎,重出江湖了。
他們重出江湖的第一件事,就是遠赴景清家鄉——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明辛莊裡寨子村。指揮使紀大人傳皇上口諭,給他們的命令是:“裡寨子村,雞犬不留!”
紀綱手持司禮監出帖並加蓋印信的駕貼,風風火火地趕到刑部,直趨刑科給事中的公署廳,刑科給事中見了皇上的中旨,不敢怠慢,立即在駕貼上加蓋了“僉籤”。
錦衣衛每辦一件皇差,需要持有駕貼,而駕貼須由刑部加蓋“僉籤”才有法律效力,在明中期以前,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