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2/4 頁)
華麗的宮殿帶來了生氣。
這裡就像刻漏房裡那具精密已極的時間機器,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地運作著,這是整個帝國的心臟,它運作的結果,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大明帝國、影響著萬千黎民的命運。
第一天上朝,對朱棣來說,是透著新鮮和生疏的,不過,他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節奏。
新帝新政,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了,何況他雖登基,許多地方還沒有歸順,軍事、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有許多事情需要他這個皇帝來拿主意,朱棣認真地聽著臣子向他稟報各種各樣的訊息,隨時做出批示。
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今天的早朝似乎也過得特別快,很多大臣還沒來得及說出他們想要請示的事情,早朝就已到了時間。
今天陰天,似乎要下雨,朱棣一直忙碌到中午,才到偏殿用午餐。在太監們眼裡,這個新皇帝是很威嚴也是很能幹的,但是朱棣其實現在很難受。他在北方多年,喜歡吃麵食,正當壯年,飯量也大,但是這頓飯,他只吃了一個饅頭、一塊烹製的鮮美的羊肉,還有一點豆腐,便吩咐撤宴,到正心殿休息了。
他一面喝著午茶,一面叫人去傳太醫,同時回想著早朝上所聽到的有關這個帝國的種種問題,思考處理上是否還有什麼不當,以及他打算對這個帝國注入的新的東西從什麼角度鍥入。與此同時,他還輕輕捶打著雙腿,那裡正痠痛難忍。
他有風溼病,這是他早年征討漠北元遺,與將士們一起摸爬滾打、爬冰臥雪落下的毛病,因為今天陰天,所以骨頭又酸又痛,但他在朝會上不能露出一點不耐和痛苦,每個臣子向他稟報時,他都得做出認真傾聽的姿態,他也確實在認真傾聽。
雖然他自信自己比那個愚腐的侄子更有能力,由他來治理天下,無論對國家、對百姓,都將比朱允炆治理的更好,可是他先天不足,他差了一個道統,偏偏這道統是讀書人最在乎的,是凌駕於國家和萬千黎民的利益之上的,為了道統,他們可以犧牲這一切,包括他們自己的性命,在朝陽門外,已經有人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他要努力,不但要努力,要比朱允炆付出百倍的努力,還要創造輝煌的功績。李世民不就是這樣做的麼?他希望用自己創造的功業,得到天下士子的擁戴,要治理天下,終究要依靠他們。
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後人承認他是個稱職的皇帝,他現在已經位居九五,天下至尊,除了身後之名,已經沒有什麼是他想要追求而得不到的了,他得為此而努力。
吃了太醫送來的藥,又午休片刻,身上的病痛稍緩,朱棣便振作精神,召集六部官員繼續議事。
首先是吏部,文選司和稽勳司官員向他提供了一長串的名單,昨日登基大典上,他任命和封賞的都是最高階別的官員,還有更多的任免等著他來決定,經過一番認真的詢問,逐一敲定,最後他確定了晉升和獎勵的名單。
隨後戶部向他稟報國家人口、田畝數字、往年的收成,今年受兵災以及因為兵災而尚未及處理的各種旱澇災害,朱棣認真傾聽,下令免除因為戰爭和旱澇災害影響到的山東、河北、河南、甘肅等地半年的稅賦。
接著禮部向他稟報對建文帝后及太子的安葬禮儀詳細安排,並促請皇帝儘快把燕王妃和世子從北平接過來,儘快封后及冊立太子。
然後是兵部彙報各地的駐軍動向,包括盛庸的殘部、山東的鐵鉉、鳳陽中都的駐軍,以及那位擁軍四十萬駐軍淮安,迄今仍對朱棣率軍攻入南京“一無所知”的梅殷梅駙馬的情形,同時,還向他稟報了象山等沿海地區受到倭寇襲擾,象山衛千戶易紹宗戰死沙場的事蹟。
“日本!”
朱棣冷笑了一聲,他現在還顧不上那些被他爹奚落為“觀天坐井、君臣語蛙”的東瀛矮子,他想了一下,說道:“命令沿海官兵,加強防衛,勿使倭寇再侵擾俺的臣民。著令陳暄率水師東向,增強沿海防禦。易紹宗為國捐軀,忠勇可嘉,下旨,追升一級,賜葬象山玉泉山,賜刻碑表彰,賜其家錢糧,由其子襲繼父職,從軍效力。”
“遵旨!”
茹瑺答應一聲,又道:“淮安梅殷處,兵馬四十萬……”
朱棣又是一聲冷笑,他早已洞悉梅殷的心思了。
他率十五萬大軍南下,連南京城都佔了,這位奉了建文帝之命北上淮安,就是為了阻止他南下的梅駙馬居然對他的動向一無所知,對南京的情況一無所知,天下有這樣自欺欺人的笑話嗎?
這位梅駙馬明顯是愛惜羽毛,既不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