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刀寬斧地刪改。有時候寧可刪去幾個包袱,也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單憑這一點就堪稱大家。這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捨得的,這個包袱這麼好玩,這麼可樂,真不要了,那可真不是每個演員都捨得這麼幹的。他有一句言,寧可不夠,不要過頭。透過他的成績,他的努力,他使相聲淨化了。而且提高到一個位置上,候大師對相聲功不可沒。
張壽臣,被稱為相聲泰斗,相聲大師,他首先創作了很多相聲作品,象很多傳統相聲,《文正步》、包括他整理的壽比南山啊,他編寫的《地理圖》、《誇講究》啊,都成為相聲的範本了,為相聲演員提供了很多的節目,張先生單口、對口都好,他和相聲萬人迷先生曾經 同臺獻藝,見過高人,受過很多指教的。張先生也是一位承上啟下的人物。在壽字輩裡面,稱得上是頂樑柱,後世稱為相聲大王。到今天,張壽臣先生公子還在天津演出,年紀也不小了,秉承了張先生的風格,大氣,穩重。萬人迷是指相聲八“德”裡面的李德洋,相聲八德是指名字裡帶德的八位老先生,有馬得祿(馬三立父親)、劉德志、張德全、李德洋、朱德山、焦德海……
劉寶瑞大師是影響了相聲史的人物,至今他的單口仍是無出其之右者,好多人也說單口相聲,但比起劉先生,差得很遠很遠,我喜歡劉先生,娓娓道來,嗓音有著獨特的表現,甚至有的地方還有點結巴,形成他的特點了。很多作品他說完,別人再說,大家會感覺不可樂。他的這種感覺也是骨子裡的,遺憾的是沒有人繼承劉先生。
常寶華先生是相聲世家,常氏相聲的代表人物,常氏相聲得從老常說起,常連安先生最早是京劇演員,後來嗓音壞了,沒有辦法,帶著老婆孩子們流露到張家口一帶,大兒子叫常寶堃,小時候父子倆在街上變戲法,孩子光著膀子,大家都喜歡他,喲這孩子可愛,象個小蘑菇似的。張家口外出蘑菇,他打小就起了個藝名叫小蘑菇。孩子們依次起名叫二蘑菇、三蘑菇,寶華先生是四蘑菇,後面還有“蘑菇渣”。常家在相聲史上有濃重的一筆,後來常連安先生在北京西單那兒有一個啟明茶社,專門演相聲的園子,常家可能有將近二十年之多一直在那演出相聲,大批的相聲名家都在常家幹過,都和常家一起合作過,那成了一個相聲的學校,老常四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