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他弄醒,如果把他弄哭了,那個女人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呢。”那陌生人小心翼翼地接過孩子,很快便消失在上岸的人群裡,無影無蹤。
輪船又一次發動起來,煙囪裡噴著煙,緩緩地離開了路易斯維爾碼頭,向前方駛去。那個女人轉過身子回到先前的地方。赫利坐在那兒,孩子卻不翼而飛。
“我的孩子呢?”她嚷著,眼睛裡充滿了驚訝和疑惑。
“露希,你的孩子不在這兒了。我跟你明白說吧,我知道你沒辦法把孩子帶到南方去,所以我給你的孩子找了個買主。買他的可是個好人家,孩子給他們養大比你自己養強多了。”赫利回答。
黑奴販子赫利的宗教信仰和個人修養已經達到一個完美的境界。這個境界最近曾經被北方的某些傳教士和政客們極力推崇過,他的修養使他完全克服了人道主義的弱點和偏見。只要引導合適,勤奮刻苦,你我也完全可以達到他的那種境界。面對女人那極端痛苦和絕望的目光,如果沒有他那麼老練,肯定會受不了的。可這個黑奴販子對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女人的這種神情他已見過無數次。你我對這類事情有可能也會無動於衷。最近,有些人為了美利堅的利益正在努力實現一個宏大的目標,那就是爭取讓所有北方人都對這種事情習以為常。所以,即使這個黑女人由於極度痛苦而握緊拳頭,甚至連呼吸都很困難,而赫利只把這些當作黑奴交易中不可避免的現象而已。他關心的僅僅是女人會不會大吵大鬧,會不會在船上惹出事端,因為他對騷亂是極為反感的,正如同維護我們社會古怪制度的衛道士一樣。
事實上,女人沒有哭也沒有鬧。這致命的打擊已經使她欲哭無淚了。
她頭昏眼花地坐了下來,雙手垂落在身體兩側,兩眼茫然地望著前方。船上的嘈雜聲,機器的巨大轟鳴聲交雜在一起,使她的耳朵嗡嗡作響。極度的痛苦已經使她變得麻木,她已無力哭喊或是做些別的什麼了。
這個人販子的優點就在於他有一副和政治家一樣的好心腸,他感到自己此時必須盡力給那個女人一些安慰,這是他的責任。
“我知道這種事開始都會讓人很難受,可像你這麼聰明的女人,總不會一直就這麼活下去吧。你知道我也是迫不得已,沒有辦法才這麼做的。”
“哦,別說了,老爺,別再說了!”女人費力地說道,彷彿被窒息一般。
人販子堅持說道:“露希,你是個聰明人,我是絕對不會虧待你的。我保證為你在南方找個好歸宿,像你這樣一個招人喜愛的姑娘,很快就會再找到個男人。”
“哦!老爺,難道你就不能不說話嗎?”女人痛苦地說道。人販子只好站起身,因為他發現他的那套戲法在這個女人身上行不通。女人轉過身去,把臉埋進了衣襟。
赫利看到這些,自言自語道:“她倒真是挺難受的,不過還算老實。就讓她發洩一下好了,她慢慢就會想通的。”
湯姆一直在關注著這筆交易,而且十分清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可謂是無比的可怕和殘忍!這個可憐無知的黑人完全沒有從這種事中總結經驗,開闊自己的眼界。如果他聽過某些牧師的教誨,他可能就會把這樁買賣看作合法交易中一件司空見慣的平常事了。美國的一位神學家認為這種社會制度“除了和社會、家庭生活中的其他相互關係緊密聯絡之外沒有其他弊端。”但是,湯姆這個可憐而無知的黑奴,除了《新約》之外,他沒有讀過任何別的書了。因此,類似這樣的觀點當然無法叫湯姆感到滿意,內心得到安慰了。湯姆在為那個可憐的女人而感到痛心。那個女人像片枯葉子一樣躺在成堆的箱子上。這是個有感情、有生命的人,她的內心流著血,她具有不朽的靈魂,可是她卻被美國的法律規定為一種商品,和她身邊用箱子裝著的貨物一樣。
湯姆走到女人身邊,想對她說些什麼。女人只是在那哀吟著,湯姆不禁流下眼淚。他虔誠地乞求上帝的仁愛,基督的慈悲,永恆的天堂,可極度的痛苦已經使女人聽不到這些,也感受不到這些了。
夜幕降臨,寧靜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顆明亮的星星,它們看上去莊嚴肅穆,寧靜美麗。天空靜悄悄的,沒有安慰的話語,沒有關愛的手臂。歡笑聲、談生意的聲音逐漸消逝,人們慢慢進入了夢鄉,只有波浪拍打船頭的聲音還能清楚地聽見。湯姆躺在一隻箱子上,不時聽見女人那悲傷的嗚咽聲和抽泣聲——“哦,我該怎麼辦?主啊,幫助我吧!”她就這樣不時低語著,漸漸地她的聲音聽不見了。
大約午夜時分,湯姆突然從睡夢中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