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子的確是從天賦性善論(“四 心”)推匯出天賦道德論(“四端”),再推匯出“不忍人之政” (仁政)。但從實踐來說,他還是重視後天努力(“擴而充之”)的 作用的。而且,撇開關於先驗還是後天、唯心還是唯物的抽象討 論,聯絡到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社會狀況來歷史地看問題,主張 人性本善,強調天賦道德,推行仁愛政治,這些都是具有積極意 義的。其實,也不僅僅限於孟子的時代,就是到任何時代,強調 這些,總比鼓吹人性本惡,放棄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罷!
………………………………………………
選擇職業,不可不慎
【原文】
孟子曰:“矢人①豈不仁於函人②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 恐傷人。巫匠亦然③。故術④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 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 仁⑤,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 役,由(6)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 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 已矣。”
【註釋】
①矢人:造箭的人。②函人,造銷甲的人。③巫:巫醫,鵝 生。匠:匠人,這裡特指做棺材的木匠。④術:這裡指選擇謀生之術,也 就是選擇職業。⑤御:阻擋。(6)由:同“猶”,好像。
【譯文】
孟子說:“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銷甲的人仁慈嗎?造箭的人唯 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銷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了人。醫 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不可以不 謹慎。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而不迷 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怎麼能說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貴的爵 位,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不 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使。被別人驅使而引以為 恥,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做了造箭的人卻又以造 箭為恥一樣。如果真正引以為恥,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 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 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讀解】
孟子的本意還是為“仁”而鼓與呼。但在我們讀來,他所提 出的“術不可不慎”的問題卻更為有意思。
造箭的人生怕自己所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而造鎧甲的人卻 生怕自己所造的黨甲保護不了人。醫生生怕自己的醫術不高明救 不了人,而棺材店的老闆卻生怕沒有人死,棺材賣不出去。這並 不是因為造箭的人和棺材店的老闆就一定沒有造黨甲的人和醫生 仁慈,而是職業使他們各自產生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或者說是職 業心理。
所以,孟子得出結論說:“術不可不慎。”選擇職業一定要謹 慎。
問題是如果大家都把孟子的話聽進去了,誰還願意去做那造 軍火的人,去開那棺材店或殯儀館呢?
從另一方面來說,既有社會分工,就有職業選擇。
雖然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有“幹一行,愛 一行,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的教育和宣傳。但是,有教育和宣傳 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了確實有差異存在,說無高低貴賤之分,正 說明有高低貴賤,只不過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個人有不同衡量標 準罷了。比如說,孟子所提出來的造弓箭的人和賣棺材的人的問 題,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造弓箭的人是為了讓你拿去射殺如 桀紂那樣的不仁之人,賣棺材的人是為了讓你死後屍首有安放之 處,不也就都“仁”了嗎?所以,造軍火或開棺材店和殯儀館不 都是可以選擇的職業了嗎?
那麼,有沒有的確不可以選擇的職業呢?
當然也是有的,比如說走私販毒,賣淫開妓院,行竊聚賭,殺 人越貨,那可真是“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妹妹”的啊!
歸根到底,還是有必要記住孟老夫子的那句話:“故術不可不 慎也。”
………………………………………………
從聞過則喜到與人為善
【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 舜有①大焉,善與人同②,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 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③者也 故君於莫大乎與人為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