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2 頁)
短短的幾年內,南部地區便淪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轉而生產滿足中國需求的商品,戰後的中國獲得了一個廣袤萬里的“帝國”,這個帝國有著豐富的食糧、原料和潛在的市場。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稻米生產,地球上多半的天然橡膠,四分之三的錫礦和很大一部分不可缺少的石油資源,現在都可以用來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
在中國的領導下,整個東南亞以及海峽對面的日本,面貌已全部改觀。中國的企業家在東南亞以及韓國、日本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廠,原料源源不絕運進工廠,而且是由新的鐵軌上行駛的新式柴油機車拖引而來的,因為中國企業大量僱用著當地的工人,營養不良的現象已經消失,人們可以穿上寒衣過冬,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另一方面,在越南、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尼、南洋、緬甸以及韓8個獨立國與日本這個保護國。在所有的這些國家裡,漢語都成為第二語言,從小學起,這些國家的學童們就必須學習南京指導編寫的漢語識字讀本。人們收聽中國的廣播,開著中國造的汽車,看著中國的電視,裡面播放的是中國的電影和音樂節目。他們在中國財閥擁有的工廠裡工作,在亞洲,中國的影子幾乎是無處不在的,而當地人以及所在國,亦從中獲得了屬於他們的回報。
在戰爭結束後的第十個年頭裡,對於中國人而言,無疑是極為美好的一年,儘管十年間,中國人的收入僅只增加了兩倍,為了同日益崛起的代表著北方工業界利益的“國家運動聯盟”競爭,在國民黨第二執政期內,其於國內全面推行社會養老、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國民安居等一系列的福利再分配,為抑制北方財團等財閥的力量,又透過稅收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儘管遭到資本界的抵制,但即便是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國家。
到了憲政的第十個年頭,隨著世界工廠地位的隱約形成,中國製造的工業品、消費品不僅如潮水般的席捲了世界,年青一代的工人並不滿足於“吃飽穿暖”的消費意識的覺醒,更是隨著勞工階層生活水平的提高,內需市場亦空前繁榮。此時,中國已經完全擺脫了曾經的貧困與衰弱,不僅實現了崛起,且在崛起的過程中,民眾得已分享崛起的紅利。
而崛起的紅利的分享卻是與政治有著很大的關係,十年的政治競爭,使得中國的兩大政黨為爭奪選民總是會慷慨的提出各種方案以贏得民心,當國民黨推行“社會保險體系”的時,國家運動聯盟提出了更為詳細的方案,而國民黨隨之推動了“十二年義務教育案”,在國運聯盟提出“國民安居計劃”時,國民黨又提出了“保障勞工權益”,在這種政治角逐之中,國民反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或主動或被動的財富再分配,使得中國的社會結構更為合理。
中產階級在短短的十年間迅速崛起,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郊區化的獨棟別墅組成的社群開始出現在城市的周圍,在郊區化取代城市化的同時,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開始走進許多普通人的家庭,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當出生於“軍興”時期的高中生在高中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時,他們即可以享受到優厚的福利,生活質量甚至不遜於曾經教育他們的中學教師,良好的社會保障,使得他們迅速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他們甚至過起了讓父輩不敢想象的日子——在休假時,他們甚至不再侷限於身邊或者國內的景點,而是會搭乘廉價遊輪以至飛機前往東南亞旅遊,在那裡,諸多針對中國遊客的度假村,幾乎每天都擠滿了來此休假的中國遊客。
此時的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