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道,深得村裡鄉親們的敬重。
張國棟十九歲那年,日本人打到了山東,李宗仁帶著幾十萬軍隊和日本人打得天昏地暗。開頭聽說把小日本打得夠戧,可沒幾天就吃了敗仗,往南邊跑得無影無蹤,把老百姓留給日本人糟蹋。張國棟收留了兩個國民黨軍隊的傷號,把他們藏在地窖裡。日寇清鄉時,抓了好多人,張國棟藏的兩位傷兵也被搜出來了。這下可不得了,連張國棟一塊兒,五花大綁地往縣城裡押。可日本鬼子萬萬沒料到這位不起眼的年輕農民實在不好惹。押解途中,張國棟故意落在隊尾,一個日本兵驚奇地看見綁在張國棟身上的繩子像變戲法似的鬆開了,還沒容他作出反應,這繩子就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一道魂靈飛回了東瀛。張國棟幹掉了一個日本兵,前面的日本兵竟然還沒發覺。張國棟把槍交給國民黨傷兵,自己又悄悄接近了另一個小個子日本兵。他以掌作刀,以開碑碎石的力道在那傢伙的後頸窩猛砍一掌,又一支步槍到了手。這時候,被抓的人解繩子的解繩子,跑的跑,一下子亂了套。日本鬼子發覺了,朝逃跑的人亂開槍。張國棟趁著混亂接連幹掉了兩個日本兵,但他抱著三八大蓋卻不知道怎麼用,忽然,日本鬼子的歪把子機槍響了,逃跑的人像割麥子一樣倒下一大片。張國棟一見這東西太厲害,急忙扔掉槍,撿了幾塊石頭,嗖嗖地甩了出去。只見趴在機槍後面的三個日本兵號叫著,捂著臉滿地打滾,機槍啞巴了。被抓的人群中有不少國民黨軍隊的散兵、傷號,他們見日本兵已經沒剩幾個了,便一窩蜂地撲上去,拳打腳踢刺刀捅,一共十二個日本兵就這樣報銷了。沒有跑的百十號人聚在一起商量,張國棟是大夥兒的恩人,功夫又好,有人提議,乾脆都聽他指揮,拉隊伍打日本鬼子吧!就這樣,張國棟帶著這幫人奔往沂蒙山,打算到大舅家落落腳再從長計議。
埋葬的利劍 第二章(2)
說來也巧,張國棟的大舅是共產黨員,做地下工作,見外甥拉起了一支隊伍,立刻向上級彙報了,上級馬上派人來做工作。大家都是受苦人,又與日寇不共戴天,很快這支隊伍就成了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後來又編入了八路軍。張國棟也成長為八路軍中一名英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員,他當上了連長。戰士們跟著張連長打仗膽氣特別壯,摸敵哨、抓舌頭、打伏擊那是張國棟的拿手好戲,尤其是遭遇戰、肉搏戰,張國棟向來是把駁殼槍往腰間一插,撿幾塊石頭,手一揚,準有一個敵人倒下,不是打瞎了眼球就是打塌了鼻樑骨,有那不經打的乾脆就流出腦漿子。
1944年,張國棟在一次飛機轟炸中負了重傷,只好回根據地治療、休養。傷勢稍有好轉,上級又安排他去延安學習。抗大畢業後,他被派到粟裕司令員手下任團長。從解放戰爭開始到渡江作戰,大仗、惡仗打了十幾場,小打小鬧不計其數,張國棟帶的這個團打出了威風。別看他對聰明絕頂的粟司令員佩服得五體投地,從不敢違背司令員的作戰部署,粟司令卻打一仗罵他一頓。原因只有一個:他這個團長生怕戰士傷亡,動不動就上前線耍大刀片。也許就因為這一條,跟他前後腳當團長的戰友們都提成師長了,唯獨他還當著團長。渡江作戰前夕,他當了師長,肩負的責任從此不允許他再上火線領著戰士們衝鋒了。
1950年,張國棟已是副軍長了,按照彭德懷總司令的命令,他率領軍主力的兩個師秘密地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作戰。1954年回國。後來這員勇將被授了少將軍銜。
張國棟有二子一女,大兒子張建華,次子張建國,小女兒張建平。張國棟給孩子起名還都有寓意:大兒子叫建華,其寓意是表達自己致力於解放全中國,為振興中華奮鬥終生;二兒子叫建國,其寓意是表達自己盼望新中國早日建成,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理想目標;小女兒叫建平,其寓意是盼望從此不再有戰爭,實現人類和平,讓人們過上幸福美滿的新生活。張國棟是在沂蒙山結的婚,張建華出生在日寇大掃蕩的危險環境中,從小聽慣了槍炮聲,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張國棟見兒子是塊練武的好料子,喜愛得不得了,只要一有機會就教兒子練功,一點一滴把祖傳武功全部傳給了兒子。小建華長到十六歲時,僅就武功而言,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張建華不大喜歡讀書,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這倒不是因為他笨,相反,他的聰明、機智早已超過了實際年齡,只是因為張國棟從朝鮮回國後才把家屬從革命老區接到北京,十二歲的張建華和一群七歲的孩子同上小學一年級,簡直是羊群裡鑽出個大駱駝,成天被別人當稀罕看,建華自己也難受,這種情況下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