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09年年初的時候,國內指數基金的規模大概是900多億,而到了2009年年末,指數基金的規模迅速膨脹到了3500多億,增長了近3倍!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去的一年裡指數基金的表現確實獲得了投資者的肯定,大家購買指數基金的積極性非常高。而基金公司也願意發行指數基金來吸引人氣賺取口碑。
相對於種類繁多的主動型基金來說,指數基金更容易判斷和選擇。因為指數基金完全被動地複製了其追蹤指數的風格和走勢,每隻指數基金的優勢和劣勢,包括它的持倉情況、每天的表現,都可以隨時看到。這就避免了普通股票型基金資訊披露不夠及時、不夠透明的問題。同時,由於不同指數的走勢風格和特點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投資者就更容易根據不同指數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基金了。就好像飯店給顧客提供了一桌菜,並且告訴您哪個菜是辣的,哪個菜是酸的,哪個菜是甜的,顧客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就可以了!指數基金也是一樣。基金公司會推出幾種追蹤不同指數的基金產品,比如上證50指數基金、滬深300指數基金和中證500指數基金,我們只要瞭解這三個指數的特點,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對市場的判斷來選擇。
在前面我提到,指數基金是可以透過波段操作來實現更高收益的。其實這也是由指數基金的特點來決定的。
這裡講到的波段操作,對指數基金來說,其實就是波段操作指數。因為按照指數基金的規定,它是一種被動型的投資品種,基金經理是不能夠進行主動操作的。所以只能由投資者根據自己對市場或者某個指數的判斷來進行主動操作。比如,如果您判斷股指期貨的推出可能會對刺激滬深300指數走出一波向上的行情,那麼您就可以提前買進滬深300指數基金。如果您覺得中小盤股在活躍了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進入一個調整週期,那麼您不妨先把持有的中證500指數基金丟擲,以規避風險。
不過,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判斷指數的走勢比判斷整個市場趨勢的難度更大。所以,波段操作指數基金也是一件相對風險較大的投資方式。其實,投資指數基金還有兩種更重要的方法。一種是,如果您的投資週期足夠長,就可以長期配置它。另一種就是所謂的週期性配置,它不像波段操作那麼頻繁,但是要求投資者把握大方向。整個市場的風險究竟是很高還是很低,還是處在中間狀態,這個大方向是需要您自己去把握的。
總的來說,指數基金是一種被動投資產品,它本身不能為我們做任何的投資決策,如果您想要實現主動投資的目的,就只能靠您自己來做了。
指數基金,不能不說的秘密
既然提到了指數基金,我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與指數基金有關的三個不得不說的秘密!
在講這三個秘密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指數型基金在國際上其實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家族,有一個指數就可以有很多指數基金,沒有指數,您創造出一個指數也可以有很多指數型基金。但通常基金公司會找市場上認同度較高的指數來發行指數基金。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指數基金都是按照市值風格來區分的。比如我們常見的三種指數——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這三個指數的成分股分別代表了超大市值股票、大市值股票和中小市值股票。為什麼基金公司喜歡選擇這樣的指數來設計指數基金呢?這是因為,按照市值風格分類的指數具有非常明顯的走勢特徵,便於基金經理和投資者判斷和選擇。
至於大市值和小市值的指數有什麼樣的特點,相信看了下面的三個秘密,您就會明白了!
秘密1:大市值指數和小市值指數的表現每兩個季度輪換一次!
根據統計,國內的大市值指數跟小市值指數的走勢表現基本上是每兩個季度輪換一次。也就是說,兩個季度小市值指數跑贏大市值指數,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就輪到小市值指數跑輸大市值指數。從下面的統計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從2007年到2009年,這個規律非常明顯。雖然2009年三季度小市值指數跑贏了大市值指數,看似沒有遵循之前的規律,但是它只跑贏了,如果把它和二季度放在一塊考慮的話,整個這兩個季度還是跑輸的,而2009年四季度與2010年的一季度都是跑贏的!
秘密2:小市值指數比大市值指數波動大!
長期來看,小市值指數比大市值指數的波動大。這個規律可以從近20年來美國指數基金的走勢得到驗證。下面這張圖是1989年以來美國的兩個常用指數的走勢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