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頁)
,中國又為他作出第二次更大的流血犧牲。
另一個同樣古老的藩屬琉球王國,在十四世紀時,原是三個小國。十五世紀初葉,被其中之一最強大的國王尚巴志所統一,遂即派遣使節,遠涉大海,向中國進貢,請求中國保護。它的首都名中山城,因之中國就封尚巴志為中山王。不過日本人的勢力,因地理上更接近的緣故,不久也深入琉球各島。每逢中國使節到琉球時,國王總是下令,命日本人先行躲避起來,在天朝大臣停留在國內期間,禁止人民說日本話,並塗去街市上的日文廣告。南
第三個古老的藩屬,是前面曾提到的對外稱大越帝國的安王國。安南第一任國王黎利,於十五世紀脫離中國獨立,效法中國對首都稱“京”的習慣,把交趾城(河內)改稱東京,建立大越帝國,但仍尊奉中國為宗主國。黎氏王朝的政權後來落到大臣鄭氏家族之手。鄭氏所屬的將領之一的阮氏家族,起而反抗鄭氏上欺國王下壓群臣的作風,在南方的順化城,宣佈獨立,另行建立一個廣南王國,跟北方的鄭氏家族專權的大越帝國對峙,國土從當中分割為二。
本世紀(十八)七十年代,另一個阮姓家族崛起,稱為西山黨,他們的領袖阮文嶽,於一七七三年攻陷順化,把舊王殺掉,而自稱是廣南國王。舊王的弟弟阮福映逃了出來,他就是越南歷史上有名的嘉隆王。他逃到暹羅(泰國),又逃到富國島,日夜圖謀奪回政權。
西山黨既征服了廣南王國,新王阮文嶽派他的弟弟阮光平北伐。本世紀(十八)八十年代,阮光平攻陷東京(河內),廢掉皇帝黎維祁,自己坐上金鑾殿。黎維祁逃到北京,向宗主國求救。中國決定出兵,一七八八年,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兩廣總督)孫士毅,率領大軍護送黎維祁回國,擊潰阮光平的抵抗,進入東京(河內),黎維祁復位。於是孫士毅洋洋得意,認為他的神機妙算超人一等,不再採取戒備措施。次年(一七八九)元旦,正當他大擺酒席,慶祝新年時,阮光平發動突擊,遠征軍潰敗,數千人被殺,黎維祁和孫士毅狼狽逃回中國。
但阮光平深知橫挑強鄰的結果是什麼,他預防中國採取長期的報復手段,就派遣使節到北京匍匐請罪。恰好中國當時的皇帝弘曆是一個虛榮心很強的人物,對阮光平的恭順態度,大為歡喜。明年(一七九○),弘曆八十歲生日,阮光平又親自到北京恭祝壽誕,弘曆就把黎維祁拋到腦後,而封阮光平當安南國王。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西山黨的好景不常。逃亡中的嘉隆王阮福映,靠外交手段,得到侵入東方的法國強大軍力援助,於本世紀(十八)九十年代反攻,一連攻陷順化和東京(河內),阮姓政權的西山黨瓦解,阮福映統一全國。下世紀(十九)一八○二年,阮福映向中國報告復國經過,請求加封。凡是政治都是現實的,中國又把阮光平拋到腦後。一八○四年,加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即大越與廣南的合稱。從此安南改稱越南。
八 緬甸·尼泊爾·暹羅
緬甸是中國南方的緊鄰,但因萬山重疊,兩國的交往很晚。本世紀(十八)五十年代,緬甸國王雍籍牙在給中國皇帝的報告上說,第一世紀九十年代時,他的祖先雍田,曾被中國當時東漢政府第四任皇帝劉肇封為緬甸國王(當時稱為揮國),還賜給一顆金印。不過中國史學家對此不敢肯定,因為史籍上查不出這個記載,除非真有金印作證。
緬甸跟中國發生關係,似乎開始於十三世紀,位於雲南的大理帝國消滅,雲南地區隨著蒙古帝國的擴張,而並於它子國之一的元帝國,緬甸才跟中國接壤。上世紀(十七)六十年代,緬甸把請求政治庇護的中國明政府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榔,交給清政府。這件事情發生後,中、緬兩國的邦交,並沒有加強,甚至並沒有繼續。因為緬甸不斷的內亂,中國也正全力在北方開疆拓土。
經過九十年的疏遠,本世紀(十八)五十年代,緬甸名王雍籍牙在位,跟中國恢復邦交。他逝世後,兒子孟駁繼位,進攻東鄰的暹羅王國(泰國),把暹羅併入版圖。
緬甸勢力膨脹,使它不斷干涉中、緬兩國之間屬於中國的一些部落,這些部落向中國清政府乞援,清政府已十分不高興。但按下戰爭電鈕的人物,卻是清政府的一位贓官雲南總督吳達善,他向請求歸附的桂家部落(據說他們是跟隨朱由榔流亡到緬甸的群臣們的後裔)酋長宮裡雁,索取重賄,其中一件是珍珠馬鞍,宮裡雁無力奉獻,吳達善就把他逮捕入獄害死。宮裡雁的緬甸籍妻子囊古為丈夫報仇,向緬甸國王孟駁遊說,緬甸遂在這位奇女子引導下,向中國沿邊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