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舍一空。監察部副部長(左副教御史)練子寧,磔死,家族一百五十一人處決,數百人貶竄蠻荒。最高法院秘書長(大理丞)鄒瑾,自殺,家族四百四十八人處決。最高法院副院長(大理少卿)胡閏,絞死,家族二百一十七人處決。
靖難的合法屠殺,大約死一萬四千餘人,比起朱元璋自然大有遜色。不過有一項要特別提出的,即罪犯的妻子和女兒,除了斬首外,大都發配給家奴或奴隸,或發配給妓院賣淫,百般侮辱。生下的孩子,世世在妓院當龜奴。
——“瓜蔓抄”和妻女發配,不起於朱棣,而起於朱元璋,但在朱棣手中建立成為一種血腥制度。朱元璋就是用“瓜蔓抄”的刑事訴訟法,把僅只兩個所謂的罪犯,牽引出五萬餘人的同黨。至於眷屬淪為娼妓,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絕不會放棄凌辱他人的機會。
二 中國第一位海上英雄——鄭和
靖難的屠殺結束後,一項空前的海上事業開始。
中國一直是陸權國家,海岸線雖長,卻不重要,原因之一是陸上有夠多的空間可以發展。七世紀以降,唐、宋王朝才有繁盛的海上交通。蒙古帝國時,亞洲合為一家,海上交通更形發達。但上世紀(十四)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強烈地排除外來事物,遂使海上交通停頓。他下令說:“一片木板都不準出海。”
閉關持續三十年,但對暗中進行的貿易,無法禁絕。到本世紀(十五)初,朱棣索性解禁,並派遣一個龐大的遠洋武裝船團,向印度洋出發。於是中國驀然間出現一批海上英雄,四十年間,把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全部置於控制之下,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權。
這批海上英雄的首領鄭和,雲南人,本來姓馬,後來入宮當宦官,朱棣因他與自己的母親馬皇后同姓,命他改姓,他送改姓為鄭——可能是他母親的姓。鄭和父親是一位曾經到過麥加(在阿拉伯半島中心)朝過聖的虔誠伊斯蘭教徒,但鄭和後來改信佛教。本世紀(十五)初葉,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疑心朱允炆果如民間傳說的並沒有死,可能逃到海外,圖謀反擊,他必須調查。同時自命不凡的君主都有一種炫耀狂,使朱棣也覺得有必要把中國國威向海外展示。於是,他命令鄭和率領一支龐大的武裝船團,出發西洋。
——“西洋”的意義今昔不同,十五世紀的西洋,指南中國海及印度洋。十九世紀的西洋,指大西洋,而改稱印度洋為小西洋。
鄭和一連出航七次,都由瀏河(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每次所到主要諸國,列表於下:
鄭和率領的武裝船團,第一次出動軍艦六十二艘,戰士二萬七千餘人。第二次出動軍艦四十八艘,戰士三萬餘人。每艦平均容納四百餘人,旗艦和若干主力艦,長一百二十米,寬四十米,可載一千餘人。如此巨大工程,沒有精密的造船技術和精密的航海技術,無法負擔(就在本世紀(十五)初,歐洲執造船牛耳的威尼斯王國,對鉅艦下水之前,往往因不勝負荷而破裂,仍感到是最難克服的困難)。鄭和一連七次出發西洋,就憑此無敵艦隊,縱橫印度洋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抵抗。新興的帖木兒帝國,也只是陸權國家,武力還沒有擴張到海上。其他都是小國,至少跟龐然大物的中國比起來,它們都是小國。
鄭和最初的航程,僅限於亞洲。第四次起,他延伸到非洲海岸,今索馬利亞及肯亞之地。假如繼續發展下去,航線再行向南,可能會繞過好望角。鄭和七次出海,雖沒有搜尋到朱允炆,但他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成就,卻十分可驚。中國武裝船團,航行印度洋和南中國海,好像泛舟於中國的內湖。它帶給諸國的衝擊,可由推測而知。尤其使諸國震動的,是“三擒番王”之舉。
第一次發生於第一次下西洋時,就在蘇門答臘島(今印尼最西境),完全由中國移民建立的舊港王國,國王陳祖義向他祖國的艦隊司令鄭和詐降,然後像高麗王國對付關先生一樣,向鄭和突擊。但他的運氣不佳,被擊敗擒獲,送回中國處斬。第二次發生於第二次下西洋時,在錫蘭山王國(錫蘭島),國王亞烈苦柰兒把鄭和誘到首都副羅裡城,然後傾全國之力攻擊停泊在港口的中國船團。鄭和身旁只有兩千人,他發現情況有異後,即用此兩千人乘首都空虛,突襲王宮,生擒亞烈苦奈兒。錫蘭山軍隊半途聞警,急折回相救。被中國軍隊前後夾攻,大敗。亞烈苦柰兒被送到中國,但中國沒有殺他,反而又送他回錫蘭山。從此錫蘭山成為中國最忠實的盟邦,每屆國王即位,跟朝鮮、安南一樣,一定請中國冊封。第三次發生於第三次下西洋時,蘇門答臘王國正逢內亂,前王的兒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