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朧的光輝之中,慢慢浮現出模糊的影像來……
絳雲見狀,心中一驚。這堵影壁,顯然不是凡物。鏡之一物,素來有鑑形之力。這堵影壁光明如鏡,莫非也有照出真形的神力?她想到這裡,知道不妙,後退了幾步。眼見那影像漸漸清晰,她心中焦急起來。
忽然,她察覺一道光芒自自身發出。“七曜昭明鏡”?她變化之時,都將這寶鏡收入體內,此時,這寶鏡竟能察覺危機?
她正疑惑,就見那一道光芒照向了影壁,瞬間,影壁上的影像浮現,依然是一人一馬。她定下心來,又想到什麼,回頭看著趕上來的上清弟子。
金輪化成的少年,依然昏迷不醒,被上清弟子們抬到了影壁之前。
絳雲緊張不已,看著面前的局勢。然而,那影壁之上端端正正地映著所有人的姿容,並無異樣。絳雲雖有些不解,但比起不解,更多是高興。
吳亨看到這般景象,驚訝不已。這堵影壁有反彈妖氣,照化真形之力。如今,影壁如常,褚閏生和那紅髮少年自然是普通人。莫非,真的是一場誤會?
他正想著,就聽影壁後走出了四名道童,年齡都在十歲上下,各執法器。依次是法尺、如意、手爐與圭簡。持法尺的道童站定,深深一躬對馬上的褚閏生道:“這位公子,請隨我們來。”他說完,又望向那一眾上清弟子,道,“兩人抬那紅髮公子隨行,其餘人回大殿,監院召見。”
弟子齊聲應了一聲,各自行動。
道童衝褚閏生微微頷首,轉身引路。褚閏生策馬跟上,待繞過影壁,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懾住了。
但見眼前,一座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琉璃牌坊高聳,盡顯威嚴高潔。牌坊之後,是巍峨山門。兩柱華表分立山門兩側,頂端雕瑞獸“犼”。極目而望,就見那山門之後,還有層層宮觀,重重簷宇,似無窮盡一般。隱隱望見,片片翠竹生幽,森森松柏凝碧。白雪皚皚,不掩生機。寒風凜凜,卻添清澄。
褚閏生看呆了,他曾聽人說,華表之外是俗界,華表之內是仙界。如今看來,此處雖是凡間,卻真有一番出塵脫俗的氛圍。也難怪茅山上清宗為修道聖地,當世之秀了。
他不知怎地,就在那一刻覺得,即便是留在這裡修煉,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啊啊啊!!!我發現我的文進度越來越慢,廢話越來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啊啊啊啊啊!!!
~~~~~~~~~~~~~~~~~~~~~~~我是表示自我否定也沒有用的分割線 = =+~~~~~~~~~~~~~~~~~~~~~~~~~~~~~
那隻:好吧,其實你想寫的《西遊記》吧?
狐狸:= =???
那隻:普煞=褚閏生=唐僧,天犬=絳雲=白龍馬,幻火金輪=孫悟空……下面的角色你要怎麼分配……
狐狸:=口=
閏生:原來如此……
絳雲:= =????
金輪:X…X
廣昭:琉璃盞……淨靈燈……我是沙僧?誰是八戒?
彩綾:= =#
~~~~~~~~~~~~~~~~~~~~~~~~我是表示KUSO完畢的分割線 = =+~~~~~~~~~~~~~~~~~~~~~~~~~~~~~~~~~~~
下面是名詞解釋時間:
道藏:“道藏”就是儲藏道書的地方或容器,這個“地方”或是“容器”就是“藏”,在這裡指一整套很厚很厚的書籍。道教總是喜歡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點玄意和道意,因此就借用“寶藏”和“內藏”兩個名詞來說明道書的玄意。“道藏”就是道中的珍寶,它像人體的內臟一樣納氣血,容精神。最早使用“道藏”一詞的是唐朝王懸河創作的《道藏經續碑》,後來就被道教學者和道門中人一直沿用至今,歷代編纂的許多道書,也統統被稱為“道藏”。
第一部道藏是唐朝開元年間由唐玄宗下令編撰的,又名《開元道藏》,《三洞道藏》,總計3744卷。後經安史之亂及五代十國戰火,殘失不全。
《上清真經》:全稱是《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又名《大洞真經》、《三天龍書》、《九天太真道經》、《三十九章經》,為上清派首經。相傳在晉哀帝時,由南嶽夫人降筆,楊羲用隸書寫出,原本只有一卷,後世又多加增附,今為六卷。
'八卦:據說,《上清真經》偽經甚多,如果拿到真經,誦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