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4/4 頁)
,全都沉默著。
大家各想各的心思,像是曬太陽的頭兒子似的,斜躺或端坐在椅子上,眼神迷離的抽著煙,全木包裹起來的裝修材料在煙熏火燎中泛出微微的天然黃來,彷彿經歷了多年的政治教育一般,天可憐見,這套豪華裝飾,也就是年前才更換的。
誰要是在這個房子裡不抽菸,二手菸非得將他燻成老臘肉不可。
周委員不易察覺的彈了彈手指,剩下幾人的表情頓時生動起來。
陳仲國又眯眼笑了,頭也轉向了周委員。
周委員既然準備說話了,也就不再遲疑,斬釘截鐵的道:“西伯利亞的人,必須撤回來,咱們的政策是確定的,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再生事端。”“我同意,如果產生邊境衝突,我們的所有國策都要發生變動了,這是不必要的風險。”
少頃,劉委員跟上了。
說到底,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客都是懼怕戰爭的,尤其是陸地戰爭。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上帝和政客無法控制的,那就是戰爭了,無論多小的規模,一旦打起來,就很難再控制的住。
火藥桶是危險的,小火苗蔓延起來同樣威脅巨大。
如果一定要打仗的話,政客們往往會更傾向於海洋戰爭——海戰儘管殘酷,但畢竟是有底線的,海岸線往往就是海戰的底線,對於中國這樣的大陸國家更是如此。
然而,對陳家和陳易來說,他們早就進行了三年之久的潛移默化的設計。
以江寧為中心的陳系力量,更願意來一場陸戰而非海戰——當然,假如能不打仗的話也最好了,陳仲國說到底,依舊是政治人物。
但是,繼續沉默的等待變化,同樣是陳家不願意的事兒。
西伯利亞的定居點,歸根結底就是陳易在挑事。
自古以來,就有“邊釁”一說。
對於想要建功立業,或者想要攫取權力的人來說,邊疆的戰爭挑釁,往往都是有低成本高收益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邊釁”既起,國內首先能做的也就是支援。
陳仲國抓住這一點,笑道:“周委員的意思,是要向俄羅斯人賠禮道歉了?”“那倒不必,我們撤回來就好了。”周委員也是考慮充分後才發言的。
陳仲國即刻跟上,笑道:“周委員準備怎麼把他們撤回來?派部隊進去?”
劉委員咳嗽一聲,道:“請大使館派個隨員去,向他們說明利害關係。如果不回來的話,我們也就不管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