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2/4 頁)
人倒下,勉強衝到前面的,也被衝出來的刀斧手砍翻在地。
吳楚聯軍的衝鋒被壓了回來。
劉濞開始後悔起來,為了夜戰,他下令輕裝急行,連火把都沒帶足,現在只能聽到自己計程車兵哇哇大叫,卻無法辨明對手到底出動了多少人馬。
臨陣應敵,連對手的兵馬都摸不清楚。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裡,不知道箭從哪裡飛來,更不知道四周會不會有別的伏兵。這種情況太危險了!
劉濞的本意是攻其不備,沒想到不旦沒有得逞,還讓周亞夫撿了不少便宜。周亞夫之所以敢衝出軍營主動攻擊,並不是希望一舉殲滅叛軍,而是想告訴劉濞,趁早死了偷營的心。
看著驚魂未定的將士,為免大軍混亂被殲,劉濞只能心不甘情不願下令回撤。
夜襲偷營就此失敗。
劉濞渾身不痛快地回到帥帳,嘴裡罵罵咧咧,順便抓起酒壺咕嚕嚕地灌了起來。
他開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自己打了半輩子的仗,戰場經驗豐富,所以自己的決策是不會錯的。但是,為什麼卻屢屢敗在朝廷將領的手上呢?問題在哪呢?解釋只有一個,自己手下的所謂人才跟朝廷的人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靠著這幫人打江山,靠譜麼?
劉濞不禁質問起來,這場由自己導演的戰爭,真正能勝利嗎?
但是,他真的不甘心。
他手中有二十萬人馬啊,哪怕真是烏合之眾,也應該有所作為才是。
劉濞嚐到了周亞夫的厲害,一連幾日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繼續冥思苦想找出周亞夫的弱點,一戰破之。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吳楚聯軍開始軍心浮動起來,有人陸續逃亡了。
逃亡的原因很簡單,餓。
第93章:七國之亂10意外
吳楚大軍的糧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劉濞派去打通糧道的部隊,像是肉包子打了狗,一去不回。
這一下,劉濞真的慌了。
他總算明白了,周亞夫這小子出關以來,領兵到處晃悠的真正目的所在!這小子狠哪,他要餓散二十萬大軍哪!
無論劉濞如何明令逃亡者斬,堅持者重賞,還是有不少兵士趁機逃散。
他們用實際行動不斷地證明,天大地大肚皮最大。
周亞夫的斥候探知吳楚聯軍缺糧,決定給死撐的吳楚叛軍來一個雪上加霜。
淡定的周亞夫只是想稍微試探一下叛軍的戰鬥力,要精確瞭解叛軍到底有幾天揭不開鍋,最好的辦法就是上戰場耍耍。但他沒想到,他的這個想法,會促成最終的勝利。
景帝三年,二月初。
周亞夫選來選去,選定了穎陰侯灌何去執行這個任務,灌何是灌嬰的兒子,一直沒機會露臉。同是侯二代,周亞夫把這個美差給了灌何,有關照的意思。
灌何帶了數千兵馬飛馳出營,來到吳楚轅門前,幹了件劉濞之前幹過的事,派人罵戰。
原以為吳楚叛軍幾天沒吃飯,連還嘴的力氣都沒了,卻沒想到對手湧了出來,連吳王老人家也親自出來督戰。
灌何有些驚訝:這幫土匪居然還沒餓死!老吳王你也太看得起本大爺了。
他隨即下令攻擊,漢軍將士們殺聲震天地衝向了吳楚聯軍中。
劉濞吃了幾次虧,不敢掉以輕心。出門迎敵的是吳楚軍中精銳,雖然軍中缺糧,但作為最後的保命部隊,再苦再難也得讓他們吃飽肚子。
吳楚精銳果然不是徒有虛名之輩,灌何部眾並沒討得什麼便宜。
灌何有位家將灌孟,原姓張,得到灌何父親灌嬰的推薦,成為二千石官員,因此改姓灌。灌孟有一子灌夫,非常勇猛。吳楚叛亂後,灌孟父子自帶家中部曲跟隨灌何來到前線平亂。灌孟花甲之年,卻仍非常英勇。
在亂軍中,灌孟看到劉濞正在營內觀戰,心想擒賊先擒王,便不顧一切拍馬直往劉濞衝殺而來。
灌孟的兒子灌夫,見到父親單人匹馬衝往敵營,大驚,連忙跟隨而去。
不幸的是,當灌夫靠近父親的時候,灌孟已經倒地身亡。
這位年輕人大喝一聲,將父親的屍首馱在肩上,硬是衝出了吳楚營寨。
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灌何見佔不到什麼便宜,下令鳴金收兵。
一場戰鬥下來,灌何更加佩服周亞夫,從戰鬥情況來看,吳楚軍隊還能撐不少日子。他們的實力還在,要不是缺糧,恐怕自己這一次就回不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