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簡單的動作考一考他。畢建帥按照那人的吩咐做了,先是跳起來摸到了一根很高的樹枝,又趴在地上一連做了幾十個俯臥撐。正在那人又讓畢建帥跳高的時候,杜新華從遠處走了過來。
杜新華以找新兵談話為由把畢建帥叫到了一邊。
見離那人遠了,杜新華壓低了聲音對畢建帥說:“你說,你是想留下來做一名國旗護衛隊隊員,還是想去做一個運動員?”
畢建帥說自己當然想留下來。
杜新華又說:“想留下來就不要那麼賣力地給他做動作。他要是再讓你做,你就亂做一通,不要讓他挑上你。”
畢建帥樂了,還是副大隊長有辦法。
就這樣,留下來的畢建帥經過一關又一關,終於走進了東朝房的國旗護衛隊,成了升旗方隊的一員。
後來,他曾經在國旗哨上留下過一張被億萬國人熟悉的照片。風雪中的他一身掛滿雪花,但他依然巍然不動地站在自己的哨位上。
再後來,畢建帥因在國旗哨站哨時果斷勇敢地處理了一起突發事件榮立二等功一次。
現如今,已經成為武警天安門支隊另外一個大隊的副大隊長的畢建帥依然對國旗護衛隊充滿了感情。
他說:“是國旗護衛隊成就了我的人生理想,使我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2 “國旗之子”的選擇
改寫“國旗之子”陶維革人生命運的那件大事發生在1984年10月1日。
那天,17歲的陶維革和同學們一起在電視機旁觀看天安門廣場上的新中國成立35週年大型閱兵式。
那是繼1959年國慶閱兵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自己的武裝力量。
隨著雄壯的《解放軍進行曲》,三軍儀仗隊、海陸空部隊、武警部隊以及軍事院校等8個步兵方隊和裝甲車、導彈、坦克等4個機械化方隊依次透過天安門城樓前。由94架轟炸機、強擊機和殲擊機組成的飛行編隊依次飛過天安門上空,場面十分壯觀。
這次閱兵,動用總兵力萬人,所展示的武器都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充分顯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帶動國防建設大發展的空前盛世。
眼前龐大壯觀的閱兵場面,把電視機前的陶維革看呆了。他大睜著一雙渴望的眼睛,想象著大山外面的那個神奇世界。
陶維革的祖籍是湖北黃岡,號稱大別山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這裡曾經造就了許多老紅軍和老將軍。無數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前輩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至今仍被人們傳頌著。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每年都要向部隊輸送一大批優秀兒女。
陶維革上面有三個哥哥,他們都在外地上大學。觀看閱兵式之前,陶維革的理想也是上大學,準備將來用知識去報效祖國。
但看完雄偉壯觀的閱兵式之後,陶維革的主意就發生了變化。當兵參軍的念頭在他的腦海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當年10月,徵兵工作開始了,陶維革毅然去報了名。
報名參軍的事情陶維革是瞞著母親的。母親希望陶維革能夠考大學,他怕母親會不同意他去參軍,所以就來個先斬後奏。
那一年部隊在黃岡招收的兵種有陸軍、海軍和空軍,也有北京的武裝警察部隊。
一想到雄偉的天安門和威武盛大的閱兵式,陶維革毅然選擇了後者。
人武部的領導見陶維革年齡偏小,就對他說:“當兵可是要吃苦頭的,你能行嗎?”
陶維革一聽急了,還以為是這位領導看不上自己,就說:“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是在泥巴里長大的,吃什麼苦我都不怕!”
見陶維革著急的樣子,人武部的那位領導滿意地笑了。
幾天之後,陶維革如願拿到了武警北京總隊的入伍通知書。
當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父母時,他們都大吃一驚。他們先是驚訝和不解,接著又是阻攔和勸說。在陶維革的父母眼裡,這個小兒子還是個小孩子,他們擔心他不能適應部隊的艱苦生活。
但陶維革卻是鐵了心。
最後,見勸說無效,陶維革的母親只好說:“那就隨你吧,到了部隊上不要因為想家哭鼻子。”
陶維革笑了,說:“我才不會哭鼻子呢,我已經長大了。”
看見最小的兒子也懂事了,成了一個有主見的男子漢,陶維革的父母心裡都十分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