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權力便擁有了權威。比如,某一大學教授是國際法的權威人士,可見,權威是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得到的成果,而且周圍的人也會在無言的壓力下承認其成果。這個教授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權力,但卻擁有相當大的權威。
如果你同時擁有權力和權威,那麼你自然便可得到別人的尊敬。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一般沒有什麼權威。要擁有權威,必須要有很好的教養。如果你幼稚地以為權力和權威會輕而易舉地一起到來,恐怕別人會認為你們不但幼稚,而且滑稽可笑。
因此,三十多歲的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必須意識到,雖然自己有權力,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的權威,所以應謙虛地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也許你已趕上你的前輩,也許你已成為前輩的上司。這時,在處理公務時,你可以動用自己應用的權力,但在其它時候,你必須尊重他們,因而他們是前輩。而且,即使在開會處理公事時,你也應尊稱前輩們為“您”,而不能無禮地稱“你”。
在一個社會里,長幼有序還是很重要的。但現今的日本人認它是自由的絆腳石,其實這是種錯誤的看法。人際關係也是一樣,其中也有一定的順序,對關前輩們我們要尊重,絕不可因為自己是他們的上司便目中無人,否則,往後你可能在需要他們幫助時,他們也許阻礙你的成功,這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
稍一不慎就會落入的陷阱
在建立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不要掉進某些陷阱。如果你在三十歲時剛榮升到管理職位上去,這時的工作往往會很繁忙,而自己的人際範圍也往往只限於公司內部和來自有業務往來的客戶而已。連以前一起喝酒、打麻將、打高爾夫球的朋友也很少聯絡,這就是所謂的“工作狂”,整天只想著工作,人際範圍很窄。
日本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初善於交際的人,即使是知識非常豐富的醫生,他們也往往異口同聲地說自己是“工作狂”,只瞭解有關醫學的情況,自己的社交範圍也僅限於醫生之間,對其它事情則知之甚少。音樂家、畫家們也是一樣,除了他們自己的事業外,他們對其它事情知道得很少。
公司職員也是如此,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開口便只能談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話題。這樣的人即使再過了一、二十年也不會有什麼長進,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工作、麻將、賽馬、高爾夫,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人還為數不少。
幾乎所有的公司會為後繼管理人才的培養焦頭爛額。其理由是,本來職位越高的人其視野就應該更廣,但在日本的情況則恰恰相反,職位越高的人,知識面往往更窄。這一情況如果出現在一個五十多歲這一段時期的人倒還可以理解,因為這個時期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層職位上,而且奉行公司第一的方針。但是,這一情況卻提早在三十多歲便開始出現了,這真是令人擔憂呀。
如果在三十多歲便開始成為一個工作狂,這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雖然說他們對工作保持著高度的熱情,但由於其話題的範圍太窄,很容易使人厭煩。所以這樣的人,以後也不大可能成為了不起的大人物。
如果平均每週一次,每月去四次酒館的話,應當一次和自己的上司、前輩們一起去,一次和自己的同事、晚輩們一起去,剩下的兩次則應當與公司的職員一起抱怨要有趣、有益得多。
人際關係應當對人有所裨益,如果只與同事出去喝酒,說上司的壞話,滔滔不絕地抱怨公司的不公平現象,這無異於隔靴搔癢,起不了任何作用,倒不如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飯。
在日本的高度經濟增長期,公司的規模擴大速度相當快,所以公司內部很容易出現派系,但對於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來說,最明智的做法便是不要加入任何派。因為這時你還沒有實力代表某派系問鼎高層管理職位,所以你應對各種派系門爭持無所謂的態度。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人天生不善與人交往,那麼他們該怎麼辦呢?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在他們三十多歲這一時期,至少應該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幾個人建立密切的關係,不要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或不與任何人交往。如果看到其他人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時,自己千萬不要自慚形穢,要相信自己,把握住自己的性格,成熟地與他人交朋友。要知道,人生有一知己足矣,不必勉強自己交過多的朋友。
第3章 30歲人生應做的幾件事
1。修身成家
成家即建立家庭。
夫妻之間應該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建立家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